新东方网>郑州新东方学校>学前教育>正文

我亲眼见到,有人花了很多钱,终于把孩子养成“穷人”

2022-10-20 11:04

来源:新东方家庭教育

作者:

学霸养成工具箱
家庭教育 创意美术 新东方素质素养中心
创客课程 高考干货 考研备考
书法课 出国留学 中考体育


  团队小伙伴CC分享了我一个视频,视频里引用了《贫穷的本质》这本书里的一个观点,引发了我的深思。

  贫穷的本质不是“缺钱”,而是思维没跟上。

  视频里面举例说,认定自己贫穷的人,会把发给他们致富的种子吃掉,无偿提供他们的鸡苗鸭苗吃掉。他们眼里没有未来,只有我现在“很穷”。

  这是值得我们警惕的,因为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经常会认为自己“很穷”。

  我也亲眼见过,花了很多钱,把孩子养成“穷人”。

  育儿中的“穷人”心态

  2020年国家对于“贫穷”的标准是家庭年收入不到4000元,而且在年底的时候,已经宣布了全面脱贫。

  但在育儿上,我们经常会出现“穷人”心态:

  别人家孩子那么好,就是因为去上了那个2万的早教班,就是因为买了5千的绘本。我没花这个钱,所以我孩子不行......

  无可厚非,教育需要花钱,但很多人习惯把自己没做到的、孩子不够好的原因归咎到“贫穷”。

  一旦我们陷入到了“穷人”思维,就会出现两个结果:

  1、贪婪——因为投入超出了自己所能负担的,我们对孩子的结果出现了不切实际的预期。焦虑、不耐烦、控制,等等,都是这些产物。

  2、狭隘——陷入了牛角尖,只盯着钱,而忘记了其他身边可利用的资源。躺平、闭塞、抱怨,等等,都是这些的产物。

  远的不说,最近出台的“双减”政策后的一部分人的心态就能反映这点。

  以前可以补习时会说,补习班要那么多钱,只有有钱人的孩子才能去学。

  现在没了补习班了又说,这下有钱人的孩子都请一对一了,我们的孩子更加完蛋了。

  还有时有耳闻的家长群被举报的新闻,都是典型的贪婪和狭隘的体现。

  在他们眼里,任何地方都是“我家孩子有了,你们家孩子就没了”,于是总是在找捷径。

  这就是“穷人”思维,看哪里都是战场,总是自己把自己内卷,但又找不到出路。

  不敢和未来做朋友,必然成为过去的奴隶。

  引入察觉

  引入觉察,学会区分“绝对贫穷”和“比较贫穷”。

  “绝对贫穷”那是真的穷,也就是我们国家定义的贫穷线标准。

  “比较贫穷”就是,“我本来用个小米手机,觉得挺好,但一看周围人突然都用苹果了,我顿时觉得自己很穷,并且产生了焦虑”。

  这样的“比较贫穷”才是经常发生在我们育儿日常的,而大部分人没有觉察,于是才有了“内卷”。

  说实话,育儿要花多少钱才是“最好”的?这是没底的,也没有答案的。

  当然,身处魔都我也会不自觉陷入“比较贫穷”,但因为有了觉察,我经常会把自己拉出来。

  下面这三个问题是我“反内卷”经常会问自己的:

  1、我愿意为这件事花多少?也就是哪怕小D一点没起色,这点钱我花了也不后悔的预算?

  2、我花这笔钱想解决什么问题?如果不能报这个班,如果不能买这件产品,还能用什么其他的方式解决?

  3、如果试过所有的方式,都无法解决,我能不能就让自己先放下,小D其他方面能提高的是什么?

  每次当我可以清晰回答自己上面这三个问题后,我就在帮助自己从“穷人思维”:因为我没有,所以我做不到;

  切换到“富人思维”,我真正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A这条路不行,还有没有其他路。

  这时,我就发现自己的育儿海阔天空。

  小D的人生路才开始,我需要陪伴她一起体验和成长的有那么多。

  而互联网时代也提供了各种替代方案,我们其实压根不需要,也没必要只盯着别人“拥有”的。

  当没有了“非什么不可”,情绪、眼界、格局也就回归了。

  自律的反面是他律

  谈到贫穷的本质,还有一个关键词我们总会提到,那就是自律。

  我们总以为,富人更有自制力,所以更加成功,自然就更有钱。

  但《贫穷的本质》这本书里却提到,自制力本身就是稀缺资源,对所有人都是一样的。

  不同的是,“富人”不会把稀缺资源消耗在日常事情上,他们从小被允许很多;

  而“穷人”往往总在日常小事中去过度消耗自制力,而浪费了真正做大事的机会。

  这一点其实是在提醒我们,培养一个自律孩子时,不要进入了“穷人”思维的坑。

  我们怕孩子不自觉,不上进,于是我们采取“人盯人”,我们替孩子把生活安排得满满当当。

  我甚至看到过身边的妈妈,只要看到孩子“闲着”,就浑身不舒服;

  孩子完成作业就要加码继续做;从1岁开始就是“步步为营”给孩子设计了一条“努力”路径。

  也的确看到过一些孩子很“自律”,因为从小的生活就是这样,他们挺适应。

  可是,突然有一天,这些孩子们遇到了其他孩子,就像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一样,发现原来生活可以这么“有滋有味”。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总会说,孩子越来越不自律,越来越懒惰了。

  这就是我们长久以来对“自律”的误解。

  一个真正自律的人,它的反面不是懒散,而是他律,就是需要无时无刻不被管理和监督。

  这恰恰就是我们经常培养孩子自律的方法。

  适当留白

  “穷人“心态总是带着害怕育儿,发自内心不认为孩子想自发变好,觉得只有“盯着”,他们才能上进。

  吴伯凡老师说过一句比较狠的话,他说我们现在都在用养育“奴隶”的方式育儿。

  我把这个称为“打工者”心态:

  “打工者”认为,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钟,老板告诉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于是他们习惯于被告知、被监督。

  “主人翁”认为,哪怕我只是这个岗位的螺丝钉,我也要做到自己的标准,也要发挥一些创新和主观能动性。

  我们不说两者的职业发展,有一点是很确定的,那就是“主人翁”会更幸福,更有成就感,因为所有的一切都是按照自己意志做决定,而不是被要求。

  如果想用“主人”的模式养育孩子,我们就需要改变一下育儿顺序。

  先让孩子做自己喜欢的,再让孩子做必须完成的。

  孩子越小,试错成本越低,我们越该放手让孩子自己选择,玩什么、吃什么、穿什么,发展什么兴趣爱好。

  当一个孩子从小被赋予按照自主意识选择的权利后,他们的内心就会不同,他们关注的不是“被告知的事”,而是“自己的感受”。

  这份感受随着时间的推移,就能变成“想要”的驱动力,“想干”的热爱。

  一个孩子从小可以有很多机会去体验“我选择,我热爱”,那么他才是自己的主人。

  有人会说,可是孩子不管,他永远总是选择错的、不好的呀?

  但我想说的是,哪怕你管,最后你也管不住呀。让他自己试错,我们同时提供更多多样化的环境,孩子自然会做出更加明智的选择。

  在未来,孩子的成功,仅仅靠家长驱动,已经越来越不可能了。 

  那靠什么?前头说了,热爱。与其替他规划未来,不如助他寻找眼前的热爱。毕竟,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所以,孩子怎样才会产生热爱?

  没有什么是“一见钟情”的,只有经历过“不喜欢”,才能慢慢知道自己所喜欢的。只有被允许“放弃”,才能敢于去尝试更多未知的领域。

  先去允许孩子体验热爱,在做热爱的事情的过程中去体验努力、成功、挑战失败。

  这些品质需要先有,才能迁移到之后漫长人生中的“不那么热爱”的事情上。

  这股劲是“可迁移”的,但前提是我们先允许孩子去体验自己的热爱。

  今天这篇估计又是不讨好的文章,看到这里的朋友们,再说几句掏心窝的话。

  我喜欢谈论思维模式,思维模式才是一个人的底层操作系统。

  多去看让自己觉得有一点点难的内容,多去了解粗看和自己无关的内容,保持空杯心理,我们就是拓展了自己的带宽,升级了自己的底层操作系统。

  这个本身也是思维模式的精进。富人思维就是其中之一。

焦点推荐

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

免费体验课 素质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