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网>郑州新东方学校>中学学习>初中>中学指南>正文

衡水中学“入学通知书”细节曝光:养废一个孩子,就无底线地给他自由

2020-09-27 17:45

来源:郑州中考指南

作者:郑老师

中学学习工具箱
中考政策 中考真题 备考干货
中学指南 招生资讯 中考体育
初一课程 初二课程 初三课程

  如果,如果时光能倒流,一定会有很多的人愿意回到学校好好学习,不用父母督促,苦点累点都没关系,至少能为自己赚取一个明媚的未来。有人说,生活是公平的。不吃学习的苦,就吃生活的苦。而学习的苦,只有十几年,可生活的苦,却是一辈子。当我们在生活里,碰了无数墙壁,走了无数弯路,还是走不到自己想到的地方,才会明白:过度的自由,会让自己在某个时刻,再也没有自由。而曾经的逼迫,最终让我们安身立命,在现实的世界里,体面地活着。

  近日,网上曝出衡水中学2020年的入学通知书。

  还是一如既往地细致。

  而引起我注意的,是这样几条“纪律要求”:

  并在后面,附了两张标准发型照片。

  有网友在后面跟帖:

  “一点自由都没有,连留什么发型都要管,简直是监狱。”

  可是,为什么校规如此严格,仍然有很多家长,趋之若鹜?

  因为,做了家长后才知道:

  不严格要求,孩子将来肯定不会有出息。

  自由,并不意味着不想干什么就不干什么。

  自由,从来都与规则相伴而行。

  而如果,想要养废一个孩子,就给他自由,无底线地给他自由。

  自由过了度,人生的限度就没有最低,只有更低。

  自由过了火,人生没结果

  最“坑害”孩子教育的三碗鸡汤,你没喝过也一定见过:

  第一碗鸡汤:快乐教育。

  第二碗鸡汤:充分释放天性。

  第三碗鸡汤:成功和学历没关系。

  总是见到一些父母对孩子的期望是这样的:

  素质教育是快乐的,孩子的天性是要顺从的、自由发挥的,前途是必定能够成功的。

  但纵容与溺爱下的快乐,无疑是裹着蜜糖的砒霜。

  短暂的甜蜜,需要付出无法估量的代价。

  之前热播的《小欢喜》,多少人对宋倩式母亲口诛笔伐。

  诚然,宋倩对乔英子过于专制,她自以为的爱与关心,让乔英子几近窒息,甚至喊出了“我就是想要逃离你”的悲怆心声。

  然而,我们又不得不承认,乔英子有今天的优秀,离不开宋倩的严格要求。

  她的成绩总是遥遥领先,她的目标可以轻轻松松就是“清华北大”,而且,即使是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也完全可以在顶尖的大学里选择。

  这一切别人眼里的“轻而易举”,如果没有宋倩,只能是一句空谈。

  说白了,只要宋倩认识到自己的问题,稍作改进,乔英子的人生,只会更加完美,而决不会是平庸。

  如果一切都随着孩子的性子来呢?

  追求自由,是每个人的天性。

  对于孩子来说,玩玩具、看动画、打游戏,都比坐在书桌前学习有意思。

  如果宋倩去除掉对这些活动的严格管束,乔英子就一定身心健康吗?

  我看未必。

  之前12岁湖南少年弑母案,尽管已经过去了这么久,听起来依然让人惊悸。

  而面对媒体,他竟轻描淡写地说“我杀的又不是别人,是我妈”。

  有人说他冷血,有人说他残忍。

  而透过他的生活,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从小生活在爷爷奶奶身边,没有约束,始终野蛮生长的孩子。

  从未建立亲密关系的母亲,骤然而至的严格管束,与他曾经的自由散漫形成尖锐冲突,所以他举起屠刀,疯狂杀戮。

  这,只是自由过度的悲剧,而非心理情感缺失的结果。

  曾经的逼迫与疼痛,为今天的安身立命

  孩子心智尚不成熟,过度的纵容,只能让孩子游离在对与错之间,一不小心,就是一失足成千古恨。

  而在父母严格管理之下的孩子,或许有过痛苦的童年,但以后的人生,却会顺遂如意。

  在《向往的生活》中,初为人母的Anglebaby,希望孩子才艺出众,便问身边的小提琴家刘宪华:

  “你是小时候被父母逼着学?”

  “逼着,对啊。” 刘宪华回答。

  “那你小时候愿意吗?”

  “我不愿意,一直到我十一二岁还是一直不想拉。”

  “那你现在感谢你父母吗?”

  “非常非常感谢。”

  刘宪华说这些的时候,眼里是自豪的,充满感激的。

  是啊,如果没有父母曾经的逼迫,或许现在赖以谋生、给他尊严的小提琴,就只能是梦里的遗憾。

  而成为著名钢琴家的郎朗,在回忆自己的成长之路时也曾说:

  “兴趣是练出来的,谢谢爸爸逼我练琴。”

  家长对孩子的严格管束和逼迫,何尝不是对孩子的另一种负责?

  给孩子自由多简单啊。

  孩子开心,家长省心。

  不会有写作业时的鸡飞狗跳,更不会有严格管教时的剑拔弩张。

  只是,小时候可以这样。

  长大以后呢?还可以继续随心所欲吗?

  同学小琴性格豪爽,曾经是我班的班花。

  每天最开心的事情就是玩儿,各种玩儿,就是拿出一张废纸,她也能乐呵呵地玩上半天,就是不爱学习。

  但她脑子好用,考试前随便突击一下,就能考到中上游。

  可让人没想到的是,高三魔鬼训练刚开始,自由懒散惯了的她便跟父母宣战:

  把自己锁在房间里哭着闹着不肯出来,告诉父母高三太苦了,再让上学自己就疯了,并说不上大学一样可以过好这一生.....

  那个年代,本不是人人都能考大学的年代。

  父母膝下就她一个独生女,对她疼爱有加,看她不愿意考大学,再想想家境尚且可以,便不想让女儿那么辛苦,就听之任之让她辍学。

  我们投入紧张的学习了,她却经常避开老师偷偷跑到班上找我们玩儿,炫耀自己的快乐自在。

  我们家境没她好,父母也都没人家父母“开明”,所以,她的到来总能恰当地刺激我们敏感的神经。

  她父母通过关系给她找地儿上班,我们知道后内心更是羡慕嫉妒恨,赚钱谁不喜欢啊。

  那个年代,工作为王啊。

  我们辛辛苦苦地考大学不就是为了以后好工作嘛,人家却那么早就开始自食其力。

  后来,我和同学们纷纷离开家出来念大学,而她却不得不留在家乡,虽然也衣食无忧,但却总觉得每天机械地上班更苦更累。

  这时,轮到她羡慕我们:

  “你们多好,能到大学里玩儿......”

  那时,通讯不像现在这么发达,很快,大家便失去了联系。

  分别时,曾发誓要通信联络,都被各自的新生活给打破。

  一别二十多年。

  前几个月,她突然在QQ上加我。

  我这才知道她开始利用业余时间读自考,无论如何也要把大学文凭拿下来。

  我问她:“都四十了还这么大的求知欲啊?”

  她那端沉默了半天:

  “我只是补齐之前欠下的功课。现在我才发现,曾经觉得压抑的校园,枯燥的学习,原来是那么珍贵。”

  我没来由地一阵心酸。

  当年,凭她的资质,高三放手一搏,考上靠谱的大学原本不成问题。

  可她偏偏要经历这么多年的曲折,才能重新回到课堂。

  课是可以补,学也可以再上。

  但是,中间失去的这么多年的各种人生机会,荒废过的光阴,受过的苦,上过的当,受过的骗,被改变的人生轨迹,如何去补?

  在接下来的聊天中,我得知她所在的厂子后来倒闭,她不得不重新找工作。

  但作为无学历无特长无经验的“三无”人员,她不得不面对命运的诘责。

  为了有更好的发展,她只好重新拿起了书本。

  但这种人生的“补课”需要花费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却和当年有天壤之别。

  最后,她话语中的懊恼刺痛了我:

  “如果时光能倒流,多希望我父母当年对我狠点.....”

  如果,如果时光能倒流,一定会有很多的人愿意回到学校好好学习,不用父母督促,苦点累点都没关系,至少能为自己赚取一个明媚的未来。

  有人说,生活是公平的。

  不吃学习的苦,就吃生活的苦。而学习的苦,只有十几年,可生活的苦,却是一辈子。

  当我们在生活里,碰了无数墙壁,走了无数弯路,还是走不到自己想到的地方,才会明白:

  过度的自由,会让自己在某个时刻,再也没有自由。

  而曾经的逼迫,最终让我们安身立命,在现实的世界里,体面地活着。

  告诉孩子,不吃学习的苦,就吃生活的苦。

  吃学习的苦只是吃一时,吃生活的苦是吃一辈子!

  越努力学习,越幸运。

  孩子,十几、二十几岁是最好的增值期。

  你所学到的知识和本领,都会回报你,化作你对抗生活的铠甲。

  作家王小圈根据付出和回报两个维度建立了一个坐标系:

  高付出高回报:称之为“正事”。

  低付出低回报:称之为“消遣”。

  高付出低回报:称之为“倒霉”。

  低付出高回报:称之为“幸运”。

  倒霉事没人愿意做,幸运事可遇不可求。

  我们主要说说正事和消遣。

  高付出和高回报的“正事”有:

  想得到名牌大学的入学通知书,需要付出多年的埋头苦读。

  想得到高收入的职务,需要付出多年的职场拼搏,学习知识技能、懂得人际交往。

  想得到博大精深的学识,需要付出耐心和毅力,勤思考多看书。

  低付出低回报的是“消遣”:

  想得到杀伐决断的快感,只需点开游戏软件。

  想得到口舌之快,只需吃一顿丰盛大餐等等。

  消遣只能让人陷入死循环,逐渐麻木。

  所以,孩子,请你多做“正事”,适当“消遣”,这样你才会得到巨大的回报。

  经济学中有个“马太效应”: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你只有通过学习让自己变强,才能在面对生活的刁难时,披荆斩棘。

  孩子,愿你多吃学习的苦,这样才有资格享受生活的快乐与自由。

  今天吃的苦,明天,会成为你通往金字塔顶端的天梯。

  不可能存在快乐教育

  钱文忠教授曾经说过:

  “教育的本质里,本来就包含着痛苦的成份,要说在教育里感受快乐,这简直是不可能的。”

  从来就没有什么快乐教育。

  教育是一项需要付出艰苦卓识的挑战。

  真正的教育,是戴上紧箍咒,用规则和教养,智慧和学识,去除本性中的愚昧、散漫、自由。

  这本身就是一组悖论。

  怎么能够要求孩子们心甘情愿、快快乐乐,与约束和规则和平相处?

  孩子毕竟不是成年人,必须管教,必须惩戒。

  过度的自由,只会让他无视规则,丢弃责任,不懂承担。

  最后,荒废自己的生命。

  有惩罚就有抵触,有规则就有疼痛。

  而孩子,也是在一次又一次的“不能”面前,约束自己的言行,克制自己的欲望,端正自己的举止,摒弃自己的不良。

  然后,一路向上。

  总有一天,你会发现,那些曾经约束你的“不能”,是你扶摇而上的翅膀,助你直上云霄九万里。

中学学习工具箱
中考政策 中考真题 备考干货
中学指南 招生资讯 中考体育
初一课程 初二课程 初三课程

焦点推荐

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

  • 郑州中考辅导哪家好
免费体验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