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老师好
【百日文学】文学常识——古人是如何教娃的?
2019-10-15 09:55
来源:郑州中考指南
作者:点我关注☛
【百日文学】文学常识专场
你是否为了孩子不写作业而头疼?
是否为了叛逆期的孩子操碎了心?
是否在羡慕别人家的孩子?
没关系,今天古人教你如何带娃!
在古代,父母是如何教育子女的?
古人云:子不教,父之过!说的就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我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其子女的成长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那么在古代,父母是如何教育孩子的呢?
下面是名人教育子女的典型案例,希望对我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们有所启发。
曾子:重视以身作则,潜移默化。
有一天,曾子的妻子到集市上去,儿子跟随着她在后面哭。妻子说:“你先回去,等我回来后杀猪给你吃。”
妻子从集市上回来,曾子就准备杀猪。他的妻子阻止他说:“我只不过是跟儿子开了个玩笑罢了。”曾子说:“你不可以与儿子开玩笑。儿子什么都不懂,他只学习父母的,听从父母的教导。现在你欺骗了他,这就是在教育他欺骗人。母亲欺骗儿子,儿子于是不相信他的母亲,这不是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啊。”
由此可见,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非常重要,父母在教育过程中应该以身作则。
柳氏家族:家法严谨成时人榜样
唐代柳公绰一门显贵,柳公绰与其弟柳公权、其子柳仲郢、其孙柳璧、柳玭等皆至高官。柳家也以治家严谨闻名于世,柳氏家法成为时人教育子孙的榜样。
柳公绰对子女们要求十分严格,一到灾荒的年月,家中虽然储备甚足,但摆在子侄们面前的却始终是一碟菜。他还经常让他们吃野菜,对他们说:“你们爷爷在世的时候,曾经因为我们兄弟学习不好,就不给我们肉吃,我们终身没有忘记他老人家的教诲啊!”柳家子侄们听后很受教育。柳公绰试图通过这种方法,教育子孙一方面要勤俭持家,同时还要勤学苦读。
在严谨家法的影响下,柳玭写下了《诫子弟书》和《柳氏序训》,从做人到治家,集中体现了柳氏家法的精髓。
曾国藩:重视教育,爱之以其道。
曾国藩权管四省,位列三公,拜相封侯,谥称“文正”。他的儿子曾纪泽诗文书画俱佳,又以自学通英文,成为清朝的著名外交家;曾纪鸿研究古算学亦取得相当成就。不仅儿子个个成才,孙辈还出了曾广均这样的诗人。曾孙辈又出了曾宝荪、曾约农这样的教育家和学者。
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曾国藩教子有方,“爱之以其道”。
曾国藩身居要职,公务繁忙,长年在外,无法经常督促子女,于是写信成为他教育子女的重要手段。在曾国藩的著作中,以教育子女为主要内容的《家书》流传最广,影响最大。
咸丰六年十一月,他给纪泽儿写了一封信。信中说:“世家子弟,最易犯一奢字、一傲字。见雇工则颐指气使,此即日习于做矣。……京师子弟子之坏,未有不由于骄奢二字者,尔与诸弟其戒之,至嘱,至嘱。”
同治元年五月二十七日又给纪鸿儿写信说:“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气习,则难望有成。”
《颜氏家训》:古今家训,以此为祖。
在《颜氏家训》中,今人最为熟悉的就是那句“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该书共有七卷计二十篇,各篇内容涉及的范围也相当广泛,如他反对空谈高论,不务实际等。
书中许多名句至今一直广为流传,如:“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至今读来仍有意义。
综观古人的教子之道,家庭教育的内容颇有重合之处,如关于尊敬长辈和立志勤学等,中国古代的家庭教育是以德育为根本,以为人处世之理为准则,以读书治学为核心内容,古人教育子女训诫和教导相结合,对于今天的父母也有很大的启发意义,忙于工作的同时,对孩子的教育也千万不可疏忽呀!
文学常识的积累,是语文学习至关重要的一部分。随着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重视,文学常识在语文课标中的比例也在逐渐提升。
一方面增加文学常识,可以拓展知识面,丰富文化底蕴与人文素养;另一方面,还可以扫清阅读人文类书籍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提升对文学的兴趣,潜移默化中就提高了文学素养和语文成绩。
每天进步一点点,让成长看得见,同学们要继续加油哦!明天就要继续公布打卡7天的同学名单啦,未打卡的同学赶快补卡啦~
· #小福利# ·
关注“郑州中考指南”公众号,
后台回复关键字“王昌龄”
获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词赏析
· #新东方好老师# ·
了解课程、预约活动或者有任何问题可以点击下方图片咨询新东方老师哦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371-60277776。
新东方老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