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网>郑州新东方学校>学前教育>正文

俞敏洪:如果孩子生命中这两条路都没走过,一辈子是白活的……

2023-03-10 11:53

来源:新东方家庭教育

作者:

学霸养成工具箱
免费体验课 创意美术 新东方素质素养中心
创客课程 高考干货 考研备考
书法课 出国留学 中考体育


徐霞客有一句话:“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

苍梧的解释很多,有人说是梧桐树,有人说是广西的苍梧山,也有人说是今天的贝加尔湖附近。如果泛泛地讲,就是指遥远的地方。这句话想要表达的意思很简单,就是人生必须开阔起来。

在我心目中,一些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可以称得上拥有自由精神,比如陶渊明,宁可不当官,也不为五斗米折腰,天天在田里种地。种地其实是一种假象,获得自己人生的自由和精神的自由才是真的,所以才会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惬意诗句。

我们现代人想要生活得更加自由自在的话,这种自由行走的精神也特别重要。在我看来,孩子成长有两条必经之路:一是和知识相遇,二是和大地亲近。和知识相遇意味着阅读,和大地亲近意味着行走。

如果生命中这两条路都没走过,一辈子是白活的。不要告诉我说,你没有机会和财富做不了这些事情。阅读和行走并不需要多少财富,只不过是你说服了自己不去做而已。如果我们的孩子长大后心中没有思想,眼中没有天地,这样的人生基本是没有意义的。

从个人成长经历来看,坦率地说国家的“双减”政策是有道理的,让孩子从天天考试做题的局限性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大量的阅读、走向广阔世界,如果真能这样,这是孩子的幸运。

培养孩子的方向,对于大部分家长来说,是上一所好的初中、高中、大学;但让孩子真正走向伟大的培养,则是让孩子拥有希望、胸怀世界。对内,让孩子对自己的生命充满热情和自信;对外,让孩子对世界充满好奇和向往,这才是要培养孩子的方向。

生命的精彩源自对生命的热爱,一个人没有对生命的热爱,就不可能有生命的精彩。

图片在行走中深入体验

我们热爱生命最好的方法是亲近——亲近人、亲近自然、亲近自然界的一切生命,包括动物和植物。在这个过程中还要有知识的切入。人、动物、植物都是蕴含知识的,让孩子对生命有更好的认识是特别重要的。

我小时候在农村长大,对于大自然的生命有很多体会。

夏天的知了叫,晚上满池塘的蛙鸣,都能给我带来生命的律动。散步的时候,我们有多少人能听到天空中的鸟鸣声?很多人都听不到。我每天早上都听鸟叫的声音,那是一天欢乐生命的开始,是接触大自然的开始。

一个人对于大自然生命的了解,最初基本都是来自父母。不是每一个人都是在森林中或者土地间长大,我们大部分孩子现在是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中、在没有任何大自然生命气息的大楼里长大。在他们眼中,大自然离他们很远,天空在他们眼中也变成了大楼间的一条缝隙。

在这种情况下,父母的行为对孩子的发展有重大影响,这些重大影响还是归结为两点:一个是阅读,一个是行走。我们如何让孩子把阅读与行走结合在一起,这是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

有人可能会想,“行走”就是带孩子到公园去走一走,或者放假的时候,有条件就去度假。但我说的“行走”,不是单纯的逛公园或者度假,而是深度行走。

所谓的深度行走,就是沉浸式的体验,不能只是蜻蜓点水。比如带孩子去农村,干了一天农活,摘了几个西红柿回来,这不叫体验,孩子一点儿感觉都没有。

要让孩子真正了解农村,就要想办法通过各种亲戚朋友关系,或者是研学的安排,在确保孩子安全的情况下,让孩子至少在农村待上一个月的时间,生活在农村,哪怕是不洗澡、不洗脸,也要让他知道农村孩子是什么样子,农村生活是怎样的。

家长可以带着孩子到农村田野中,认识各种各样的农作物,让孩子亲自体验种植或者收割农作物的快乐;也可以带着孩子去植物园,认识各种植物,让孩子对植物的生长周期和生长规律都有所了解。

两个月的乡村生活可能会在孩子的生命中产生某种不同的成长感悟,我认为这叫深度体验。

我带着孩子去旅行,绝对不会说我们先去哪里吃好饭。好饭是可以吃的,但不能把“吃好饭”变成行走的主题,你必须把当地的人文、历史、地理和风土人情变成孩子学习的主题。

从我的两个孩子上小学一直到上高中,我每年都会带着他们至少行走两次,一次是冬天,一次是夏天。我会安排不受干扰的 10 天左右的时间,带他们去某个地方,一路跟他们讲述文化、地理、历史,体会当地的风土人情。在这个过程中,两个孩子也会对相关的知识产生兴趣。这种经历对孩子们的影响很大,我的两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非常喜欢读历史书、看纪录片。这总比天天打游戏和刷无聊的电视剧好很多。

做父母不容易,但当你真的做好了之后,你又会发现这件事变得很容易。你看着孩子在不断成长,会感受到做父母的骄傲和快乐。

孩子需要了解的维度,不是单一的维度,而是多方面的维度,包括大地风貌的维度、自然生命的维度、历史发展的维度、社会学研究风俗民情的维度。还有很多其他维度,比如说宗教学、人类学等,这给父母提出了更多的挑战。

父母还应该帮助孩子做一些公益活动。比如说跟农村孩子一对一的帮扶,或者让孩子照顾一下孤寡老人,到养老院看看老人们的生活,这些都是对生命的深入体验。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培养善良和同情心这两件事情比什么都重要。在孩子心中种下善良的种子,种下同情其他不同状态的人、互相理解的种子,孩子一辈子都不会走歪路和邪路。

行走中的重要能力

行走中一个重要的能力是语言和表达能力。没有好的表达能力,很多感受就付诸东流。曾经,有一个人给我留言说:“你去潮汕后写了 8000 字的文章,我读了之后心潮澎湃。我也刚刚去了潮汕,读完你的文字后,我发现自己白去了。你看到的我都看到了,但背后是什么缘由,我完全不知道。我就没有想到,要用文字去描述一下自己行走后的感觉。”

这就是表达能力的问题。一个人行走在世界上,会遇到各种事情,若一生都没有留下片言只语,这是非常遗憾的事情。

所谓的“留下”,绝对不是在短视频上天天炫耀自己买了新衣服或者吃了一顿好饭。留下的,应该是对别人生命的丰富性也有借鉴意义的东西。这种表达能力是要从小培养的。

在世界文明之地,像古埃及、古罗马、古希腊,还有不丹等地,我都是一路为两个孩子讲解历史。我自己为了给两个孩子做榜样,也会留下大量的文字。每到一个地方,我都会写下 2 万~ 5 万字的旅行笔记。

旅行笔记上的内容,就是我一路行走的时候,给孩子们讲的内容。如果我想当场讲解,预先要做很多功课,每一次行走都是一场知识的盛宴。同时我也会要求两个孩子读这些方面的书籍,旅行中遇到事情、遇到某一个场景,我们可以互相讨论,而不是说我仅仅是一个讲解员,否则孩子就会没有参与感。

我非常有幸,小时候有两个人对我的表达能力产生了重要影响。

首先,要感谢我的母亲。我的母亲从小就希望我当个先生,每次我买玩具她就反对,我买书她就支持。我从小就开始读连环漫画,后来读小说和散文,当时能找到的书很少,但我还是能读则读。

由于这样,从小学开始,我写的作文一直算是全班同学中比较好的,常常会被老师拿出来当成范文。这种正向反馈机制,对一个人可以产生无穷无尽的激励。老师读我的文章,我就更加有动力去写好作文,也让我从小养成了愿意写的习惯,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今天。我每年可以写出 60 万~ 80 万字的记录性文字,包括日记、游记、读书笔记等。

其次,非常感谢我初中的政治老师。当时我们初中有一个要求:每天早上正式上课前,有半小时朗读报纸的时间。本来应该是政治老师朗读的,但这个老师比较懒,他知道我喜欢读书,就说以后每天早上读报纸,都让俞敏洪读。就这样,我给全班同学读报读了整整两年。同学听不听,跟我一点关系都没有,反正我必须读。

读着读着就发现,我的口头表达能力提升了。尽管我在北大没有任何机会展示我的讲话能力,也没有什么机会可以展示我的写作能力,毕竟北大牛人太多了,但这两种能力给我奠定了日后的基础。

无论是学科技还是人文,语言表达能力都是必备的。那么对于孩子来说,如何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呢?

首先,要让孩子从小学会朗读。让孩子读绘本和故事书,并且家长和孩子每天有一段时间要将书中的内容高声朗读出来。朗读跟阅读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朗读是一种表达。

其次,当孩子读完故事后,让孩子用自己的话把故事再讲一遍,这就真正进入了表达的状态。读故事的收获是20%,把故事读完后再讲出来,那收获就是 80%。在一个教室里,如果只是老师在讲、学生在听,学生的收获是往往不到 20%;如果师生进行问答,老师要求学生再重复一遍,学生的收获将飙升到 80%。作为家长,我们也应该这样和孩子互动、表达。

此外,还可以给孩子设计主题演讲。不要以为孩子没有表达能力,你给他设计一个主题演讲,告诉他可以随便讲,他讲出来的很多东西是特别好玩的,常常会有一些你意想不到的思考和表达,因为孩子看事情的方式和我们成人是不一样的。

在非竞争的前提下,让孩子们进行交流、讨论和争论是非常重要的。不要天天让孩子去抢第一名、通过辩论取得胜利,不要让孩子进入竞争的状态,要让孩子平和地参与到表达中。

这个时候,如果父母和老师可以作为孩子的朋友,在交流时与他们平等对话,就变得特别重要。一旦进入平等对话,孩子就没有了恐惧感,他就会什么都愿意说。很多孩子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先想父母、老师喜欢听什么,之后再把它表达出来。孩子从小就不是按照内心世界来表达,而是按照成人想听什么。这个问题严重一点说,就是孩子从小就学会了不真诚表达。如果长大之后,虚伪的表达变成了习惯,这个也是很麻烦的。只有老师、家长和孩子平和表达、平等对话,孩子才能敢于发表意见,甚至说敢于发脾气。

我做家长做得相对比较成功的一点,就是我在两个孩子面前展示威严的时候,两个孩子都可以听我比较严肃的表达。在平时交流上,基本都是朋友关系,孩子们甚至可以对我发脾气,都没有问题。

当然,语言表达首先是用中文,如果连中文都表达不利索,用英文更加麻烦。我一直主张孩子在不增加太多负担的情况下,学一点英文其实蛮重要的。因为孩子从小学英文有两点好处:一是记忆力好,表达的能力更强,长大后学更复杂的英语,恐惧感就没有了;二是如果有机会让孩子从小可以全世界行走,用英语跟各种人进行交流,这样对当地的风土人情、历史人文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兴趣、热情和自豪感会油然而生。

这是语言和表达的关系,它们是行走世界的重要工具。如果我们暂时没法行走,就要多阅读,读历史、人文地理、自然科学。

表达和记录,是两个我们可以赋予孩子的习惯。让孩子学会感受和记录。感受和记录的方法很多,比如读《蜀道难》,一边讲一边把地图展开,让孩子看看秦岭和四川之间是什么关系。

我们可以让孩子通过朗读诗歌、散文感受文字表达的魅力,同时,让孩子记录自己的日常行为和行走,比如观察植物的生长、观察昆虫的生命周期等。院子里的一根草,你都可以记录它的生长过程,用自己的文字去描述这个过程。

有人说不知道怎么写东西。如果在教室里面坐着,老师给一个题目,当然没法写东西。这样怎么可能学会记录和表达呢?这样的写作是无比痛苦的,谁会去做无比痛苦的事情呢?我们成年人都不愿意,让你天天写 PPT 和报告,你也不愿意。但如果让孩子走出教室,去记录一朵花的盛开,记录一只鸟的飞过,他可能就愿意了。让孩子把自己生命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最后他就习惯记录了。

让孩子独立探索世界

除了表达和记录,当孩子到了一定年龄,父母要让孩子独立探索世界,安排一场脱离家庭的旅行,安排一场和陌生孩子一起的游学或营地活动,安排孩子独自生活。

我有两个重要的成长经历。第一个是母亲送我去外婆家。尽管都在农村,但在家里受父母看管是受拘束的。我在外婆家住了一个月,这一个月成为我生命中最快乐的一个月,下水抓鱼、爬山砍柴都是很随意的事情,整个生命都飞扬起来了。

另一次是母亲带我去上海。那时我大概八九岁,晚上坐着轮船,忽然茫茫大江上什么都看不到。这时,轮船一拐弯,大城市上海忽然展现在我面前。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这么多电灯,万家灯火极大地震撼了我,给我带来了生命的冲击。我住在上海的阿姨家,每天都会独自出去。有一次,我一个人坐上公共汽车,到外滩逛了半天。家里人以为我走丢了,那个时候我探索世界的本领就已经显现了。

我女儿15岁的时候,有一天突然告诉我,她要一个人背包去非洲。她不是独自去旅行,而是参加一个公益组织,为非洲农村地区的孩子教一个月的英语。我女儿的英语比较不错,所以她就报名参加了。我的第一反应是坚决不让去,去那个地方可能人身安全都是个问题,有的地方还处在战争中。我一听到内心就立刻产生了这种感觉:不太对,不能去!但在我女儿的坚持下,我还是想明白了:孩子早晚是要放飞的,晚放飞不如早放飞。她愿意参加公益活动,公益组织也有保障,我为什么要阻止她?

就这样,我女儿一个人飞了 34 个小时到达了非洲。传过来的照片里,她抱着几个月都不洗澡的非洲小孩,露出来的迷人笑容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她感受到了新的世界,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

时至今日,我的孩子想要独自去一个地方,我一般都会答应。因为我知道,让孩子孤身独立于这世界上,他们的成长速度是更快的。

我们要让孩子去闯荡世界,认识世界。世界是一片森林,潜藏着危险,但如果不进入森林,或者从来没在森林中生活过,等有一天突然被置于其中,除了迷失可能就是被别的动物吃掉。

既然世界是一片森林,我们的孩子越早去探索,未来的生存能力也就越早被提升,热爱这片森林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注:本文选自俞敏洪2022年新作《不负我心》,是俞敏洪老师回望六十年人生,从“心”出发,思考人生的随笔集萃。


焦点推荐

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

免费体验课 素质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