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网>郑州新东方学校>学校活动>正文

《流浪地球2》票房破28亿,电影没拍的剧情,刘慈欣都放在这了

2023-02-08 15:52

来源:郑州新东方

作者:

学霸养成工具箱
家庭教育 小学辅导 中考干货
高考干货 艺考专区 考研备考
雅思考试 托福考试 线上免费课
  今年春节,被讨论最多的,应该是春节档电影。而《流浪地球2》则是其中的佼佼者,四年磨一剑,好评如潮。原著作者刘慈欣,随着《流浪地球》与先前播出的《三体》一起,再度站在大家面前。

  原著《流浪地球》的“刹车时代”开篇,就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情景:

  “我没见过黑夜,我没见过星星,我没见过春天、秋天和冬天。”

末日将至,在一场三天三夜的漫长日落中,一个婴儿诞生了。绝望和希望交叠,刘慈欣笔下的光辉,往往显现在这种细微而又真实的地方。

《流浪地球》系列的电影没有完整地呈现小说中的残酷轨迹,但却捕捉到了里面闪耀的人性光辉和希望,也因此在细节处感动了无数观众。实际上,刘慈欣对于社会的想象和呈现,远不止他出名的作品《流浪地球》和《三体》。在知名度不高的作品《乡村教师》和《赡养人类》里,他同样大胆地书写了社会问题。刘慈欣的科幻,幻想背后是冷酷又带有一丝温暖的真实,比如人性,比如教育。

  01、平凡的乡村教师,却保留了文明的火种

  《乡村教师》曾经被改编为电影《疯狂的外星人》,然而电影与原著内容几乎找不到关联,这部作品也没有像《三体》和《流浪地球》一样被大多数人知晓。但它用高超的想象力,让读者看到教育,尤其是在落后乡村地区的教育,对于全人类文明的意义。在浩瀚的宇宙中,人类,乃至地球,都只是微小的存在。《三体》里高等的文明只要用一点“二向箔”,就可以随手对地球进行降维打击,《乡村教师》中地球与高等文明的对比同样如此强烈。

当碳基联邦和硅基帝国持续两万年的星际战争即将结束,胜利的碳基联邦将要在银河系第一旋臂的中部建一条宽五百光年的隔离带。而地球,正在原定的摧毁地带中,只有成功被科技更为先进的碳基联邦扫描为3C文明(相当于人类20世纪初的科技水平),才能够幸免于难。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来自太空的生命检测波束落到了亚洲大陆靠南一些的一点上,波束在地面上形成了一个约五千米的圆形……这所山村小学,正好位于检测波束圆形覆盖区的圆心上。”

碳基联邦将会在智慧生物所分布的地区中随意抽取一个范围,对检测波束区域圆心位置的智慧生物进行文明测试。测试的题库中包括了数学、物理、化学、天文等知识,只要答出三题就算通过测试,反之,星球就会被毁灭。

这次,文明测试的范围刚好选中了这18个只受过小学教育的乡村学生。也就是说,人类文明能否从外来文明的激光中存留下来,全靠这几个西北农村中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学孩子。如果他们答不出抽样的文明测试题,那么地球就会毁灭。从这一层面上来说,书里写的不仅是文明层次上的危机,更是普通人面对不知不觉的危机时的坚守。

这几个老师和学生,最触动人心。李老师,是无数乡村教师的写照。就像张桂梅校长一样,他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在无人问津的岗位上,不求名利,一如既往,为教育事业燃烧自己,照亮他人。麻绳专挑细处断,有一次受伤去看病,李老师检查出了食道癌,当时发现得早还能手术治好,但他实在出不起两万块钱手术费。不治疗,只能活半年。他长出一口气——还好还能活半年,足够送走这一届毕业班。

这些孩子,没人疼爱,几乎和老师相依为命。他们生在这块封闭的山区,有的人从刚出生就因为愚昧的习俗而失去母亲,有的人因为母亲逃离了村庄而被迁怒打骂,有的人因为是外姓而被排挤和歧视……他们的命运各有各的悲惨,但相同的是,他们渴望改变。这一天晚上,孩子们围在李老师的病床前,在烛光中听老师讲课。

李老师知道,这是最后一课了,所以他今天给孩子们讲牛顿三定律。他明白,这个知识,很可能这些孩子一辈子都用不上。但如果他不讲,孩子们也可能永远没机会听到这些物理知识。如果他的坚持,可以让科学和真理的光芒驱散一部分愚昧和闭塞,为这些孩子埋下希望的种子,那就值得了。讲着讲着,物理学的星空和科学的光辉就好像床前的烛光一样短暂地点亮了这个房间。老师声音微弱,眼前逐渐模糊,失去意识前他强撑着和学生说:

  “我知道你们不懂,但你们把它背下来,以后慢慢会懂的……”

  “老师,我们真懂了,求求你快歇着吧!”学生急切地希望老师休息。

  “背呀!”

稚嫩的童音背下了数百年前发现的物理规律,而烛光熄灭,老师在背诵声中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与此同时,碳基联邦的文明抽样测试选中了这十八个农村小学的孩子。他们只学过粗浅的小学知识,能回答出科学问题吗?很难。在奇点炸弹到达地球前的最后几分钟,学生们对前面十几道题一无所知。但幸运的是,他们在抽到牛顿三定律的题目时,完整地答出来了。老师说的,他们真的记住了!对于人类文明而言,这是一个向死而生的奇迹。对于碳基联邦来说,脆弱而缺乏交流的人类文明能够传承发展为5B级文明(相当于21世纪信息化的科技水平),也是一个难以言喻的奇迹。联邦参议员发现了奇迹的缔造者:

  “他们有一种个体,有一定数量,分布于这个种群的各个角落,这类个体充当两代生命体之间知识传递的媒介。”

那就是老师。

这一奇迹来自一个普通的乡村教师临终前的信念,更来自千千万万传道受业的老师一代又一代的传承。正是他们,让没有先天记忆传承的人类文明能够传承、发展、创造,实现智慧和科技的飞跃,在外来文明的炮火威胁中存留下文明的火种。故事的末尾,是一种大刘特有的温情。黎明时刻,孩子们埋葬了李老师,带着老师的梦想继续往前走。

  “他们将活下去,以在这块古老贫瘠的土地上,收获虽然微薄、但确实存在的希望。”

  02、教育走到尽头,是普通人的无力

  如果普通人再也没办法公平地受到教育,这个世界会变得怎么样?倘若说,《乡村教师》对于教育的探讨,是现实主义的,带有希望的描述,那么《赡养人类》则完全不同,它构想了一种没有乌托邦的未来。那是一种未来的科技和资本极速发展下,教育极端不平等的黑色寓言。在书中,看似科技发达、高高在上的“哥哥”文明入侵者,其实是第一地球的底层穷人。那个人对主角滑膛说:

  “你也知道,在你们目前的时代,教育是社会下层进入上层的唯一途径,而如果社会是一个按温度和含盐度分成许多水层的海洋,教育就像一根连通管,将海底水层和海面水层连接起来,使各个水层之间不至于完全隔绝。”

然而在第一地球,教育这根连通管彻底断裂了。当普通人发现自己拼死拼活学到的知识还不如富人随手植入一块知识芯片,当由富人控制的生产机器完全替代普通人所拥有的劳动力,当上层阶级能够在大脑中放入普通人几辈子都无法达到的海量知识和更高的智慧……一切都变了。在科技的加持之下,第一地球里富人和穷人的差距变得比人和狗之间还要大,财富迅速积累收拢,贫富差距越来越明显。阶级鸿沟最极端的情况是什么样的呢?或许,“哥哥”文明给出了一个答案——整个地球的财富最终集中到唯一一个“终产者”身上,整个地球的水源、空气、土地等一切自然资源都是他的私产,其他人只能挤在一个全封闭的住宅中,依靠脆弱的家庭生态系统苟活。美好的生活,自由的教育,属于一个富人。只有他,可以自由地在河边跑步,呼吸新鲜的空气,享受一切资源。其余的二十亿穷人,只剩下活着。

就比如这个第一地球人,他的母亲在睡梦中跑到终产者的土地上呼吸新鲜空气,被机械臂掐死了,家里的生态系统被迫电解一部分水来赔偿终产者的空气,生态系统因为缺水濒临崩溃。最终,他父亲安抚他睡觉,等他被机器人叫醒的时候——

  “它指着旁边一桶清澈晶莹的水说:这就是你父亲。”

这样的悲剧不是孤例,正在千千万万个第一地球穷人家庭中发生。从前教育依然能够支撑人往上流动时,遇到这种状况,总会有自下而上的变革,但此时面临科技和智力上的巨大鸿沟,这一调节机制不复存在了。当人还存在教育这样一个渠道去改变命运,那么你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哪怕是《乡村教师》中那种闭塞愚昧的环境,都还能心存希望。可当教育被科技异化成森严的阶级壁垒,不管怎么尝试都没有办法与命运抗衡,那么你的观念和选择,可能就只能妥协。就像第一地球的穷人,他们无力改变现状,哪怕是无数人因为生态系统崩溃而不得不在露天聚集,他们也无法反抗终产者,只能用终产者提供的飞船离开赖以生存的家园。

对于第四地球的人来说,他们是科技先进的侵略者。但对于自己的家乡来说,他们都是没有归途的流浪者。这样一个关于教育和阶级的故事,看似离我们异常遥远,仔细看,却让人细思极恐。这就是刘慈欣厉害的地方。他不仅在科学基础上设定了一个可能发生的未来,并且洞悉了其中的人性,把平民教育消失后的价值观念、生活细节以及末世的人伦秩序描绘得淋漓尽致。尽管我们生活在和平的世界中,很少会想到这种教育和人伦秩序崩坏的未来图景,但不得不承认,这种冰冷的真实,永远发人深省。

  03、我们为什么需要教育?

  从刘慈欣的科幻世界拉回到现实,教育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到底有什么价值?哈佛大学政治哲学教授迈克尔·桑德尔认为:

  “对价值的多元化理解是非常重要的。它会是一个起点,帮助我们走出那种被高等教育定义、被市场驱动的优绩主义。”

我们今日谈教育的意义,并不应该仅仅将教育看做是一种筛选工具或是向上流动的梯子。实际上,这种将教育当做工具而不是目的的“优绩主义”很容易让人陷入焦虑和迷茫——

  “我读这么多年书,为什么还是没有成功?”

  “上了大学才发现,我只是小镇做题家,和别人的差距根本没办法弥补。”

教育投入和教育资源的差距,客观上让不同地区的教育水平存在区别。但如果把教育本身看做是对人的培养,那么不管是哪一个阶段、哪一个地方的教育,都有其特殊的意义。就像也有些人曾质疑:张桂梅校长在华坪办学时只招女生、采用不断刷题的培养方式,这样的形式是否有价值呢?可教育的价值与否,本不该由一个冷冰冰的高位标准来衡量。

张校长是如此,《乡村教师》中的李老师是如此,无数农村里的无名老师们也是如此,他们只是想让孩子多一份选择,让生来就在山里的孩子也能够有走出重重叠叠的大山,看看外面世界的机会。哪怕这样的机会需要不断努力争取,哪怕教授的知识有可能一辈子都没机会用上,但至少教育给过一份选择的权利。正是从古至今、不管在何处的一代代老师的坚守和传承,才让那些本可能随着时间流逝而被毁坏或失传的智慧不断积累下来,绽放出新的光芒。宇宙中航行的人造卫星,城市里高耸的楼宇,通往山村的铁路……都有他们的痕迹。

所以说,刘慈欣的科幻之所以让人感动,《流浪地球》系列之所以令人印象深刻,是因为它们始终关注“人”的存在,目的不在于预测未来,而是在于发人深省。正是在看过大刘笔下对于极端情况的推演,我们才会发现,如今的安稳其实值得珍惜。教育和每一个人的未来都息息相关。

参考资料:1、刘慈欣 《乡村教师》2、刘慈欣 《赡养人类》3、刘慈欣 《流浪地球》4、迈克尔·桑德尔《精英的傲慢:好的社会该如何定义成功》

学霸养成工具箱
家庭教育 小学辅导 中考干货
高考干货 艺考专区 考研备考
雅思考试 托福考试 线上免费课

焦点推荐

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371-60277776。

  • 郑州新东方英语培训
  • 郑州新东方雅思培训
免费体验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