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老师好
概念教学5分钟,做题练习两小时,你这样可能会害了学生……
2020-08-20 11:26
来源:新东方师训讲堂
作者:韩萌
很多老师都忽略了“概念教学”的重要性,殊不知“概念教学”才是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一环。今天的文章,师训君就来分享一下,“概念教学”中如何与学生展开“对话式互动”。阅读时间:5分钟
在上一篇文中,我们提到互动的灵魂——及时反馈和及时评价,这篇文章就要讲一讲互动的骨架与血肉—— “概念教学”中如何与学生展开“对话式互动”。
1、概念教学的目的
我在学生时代非常痴迷苏轼,对他的《题西林壁》这首诗印象尤为深刻: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多年后的某一天,我再次读到这首诗的时候,感受到了致命一击:
我已经成为一个数学老师很多年了,但是竟然有两三年的时间我都认为自己的使命是教会学生们如何解题。
于是,在那些年里我讲了很多题,但是令人困惑的是,学生永远有解不出来的题。苦思冥想之后,我发现,学生最大的问题是不懂得变通。
如果现在有人问我“你的使命是什么”,我的回答会是:“让学生获得出色的思辨能力,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回顾了自己执教第一个、第二个高一暑假班的心路历程。
记得当时的我把基础概念的作用讲得一文不值,并且还为此沾沾自喜,因为学生们就爱听这种话。现在回头反思,却发现当时的我只是凭借颜值和一些不切本质的笑料,撑起了一节又一节知识单薄、思维干涸的课堂,还自我感觉还不错。
现在仔细想想,就不禁有些尴尬愧疚,恨不得一头撞到南墙上。
时光一去不复返,再怎么自责也只能经常用歌词安慰自己:“往事不要再提,人生已多风雨。”我曾听我的学生说:“我们数学老师(学校特级教师)上课讲概念就讲5分钟,然后就开始做题。”这位老师在本地小有名气,深受许多学生的喜爱。虽然学生的说法比较片面,但仅对于这个观点,我不是很认可,毕竟概念教学是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最好载体。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多下功夫,着重设计它。
总结一下:概念教学的目的是启迪学生的智慧,让学生理解知识的本质,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生成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关键是: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生成过程。
2、如何设计概念教学互动
设计概念教学互动,其实就是设计一种问答方式——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生成过程的方式。
设计这种互动的难点,是老师是否对学科知识有本质的概念性理解。如若没有,你就无法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生成过程。我发现新老师往往因为缺少经验和对比,就以为自己讲的知识就是本质的、深刻的,其实则不然。要想走出这个误区,就需要老师深入研究学科知识,掌握知识本质,早一点儿迷途知返。
因为知识的生成过程是从可观测的具体现象到需要理解的抽象概念的过程,所以我们需要一个“工具”——可以完成这个过程的工具。
最常用的设计工具就是“从最具体到最抽象”的框架结构(非常类似于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有兴趣的老师可以搜索了解一下)。
“最具体”指的是能直接观测到的现象,学生基本上不必过多思考就能得到答案,同时也是一个概念的起点。
“最抽象”指的是学生只有经过一步步推理才能获得的知识,也是一个概念的终点。
举个例子:
最具体
01
池塘里有多少只鸭子?
02
鸭子是什么颜色的?
03
鸭子们表现如何?
04
鸭子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05
什么可能影响鸭子的行为和关系?
06
为什么鸭子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07
从鸭子的奇怪特征和行为中,可以看到人类生活的影子吗?
08
如果鸭子会说话,我们能听懂吗?
最抽象
上面这个“鸭子”的例子虽然是从具体到抽象,但是没有体现出知识生成的过程,现在,我们用数学概念举个例子——偶函数的概念——从分析函数入手。
备注:函数的奇偶性是由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决定的,图像特征只是这层抽象关系的直观表达。
最具体
01
你能求出吗?
02
相等吗?横轴上的点是关于y轴对称的吗?
03
有什么关系?-2和2有什么关系?
04
自变量是谁?
05
函数自变量可以取值,你能举个例子吗?
06
自变量任意取两个值,且关于轴对称,请你举个具体的例子。
07
自变量任意取两个值,且关于轴对称,请你用字母举个例子。
08
如果你的自变量取值分别是,那么是什么关系?
09
如果函数是偶函数,你能总结一下偶函数的数学符号定义吗?
10
画出的函数图像,思考一下偶函数的图像有什么特征?
11
函数是偶函数吗?为什么?
12
如果一个函数是偶函数,其定义域有什么限制条件?
13
你能描述偶函数的定义吗?
14
偶函数的定义是由函数图像决定的吗?
15
偶函数的性质是由谁决定的?
最抽象
实际上,“理解”的含义极为丰富,它指的是深刻领会那些抽象的、概念性内容(不仅仅指掌握一些具体的东西),并且通过理解,可以把个别的事物联系归纳为一个统一的机体。
理解还指一种在具体环境中,灵活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而不是进行照本宣科式的填鸭式的表层知识输出。
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是一种抽象的过程,而在理解的过程中,常常伴随着各种各样的误解、歧义。作为老师,我们“传道授业解惑”,当然有责任帮助学生经历这样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过程,让学生经历并感受知识的生成过程,从而达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学习目标。
恩格斯说,理论永远是灰色的,而实践之树长青。掌握了上述的理论和方法,各位老师快去实践一下吧。
今天的内容对你是否有帮助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下期见!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371-60277776。
新东方老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