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老师好
她是女版钟南山,为救人而生,因肺炎而死:向伟大的逆行者,致敬!
2020-01-30 14:40
来源:新东方家庭教育
作者:主创团
新年伊始神州大地肆虐着新型冠状病毒,全国一片冷清,春节的欢愉已经荡然无存,留下的只有冷清和前方不断传来的疫情讯息。天灾降临,必有国士。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曾经力抗非典,敢医敢言的钟南山院士再度出山。他以84岁的高龄为祖国出征,和其他优秀的医疗工作者一起,奋战于一线,对抗肆虐的病魔。国士无双,他无愧于这个称号。但是很少有人知道的是,我们从来不止钟南山院士这么一位国士。在86年前,也曾经有一位“女国士”开辟了生命的道路,为苍生的福祉耗尽了自己的生命。他们都是中国的脊梁,民族的魂魄,那个人叫做金韵梅。
她仿佛就是为了拯救世人而生。她生于瘟疫,死于瘟疫,毕生学医,是中国第一位女留学生,第一位女西医,第一位医院院长兼校长。她在风雨飘摇之中毅然回国,扶危济困,拯救黎民。她将悬壶济世当作人生信条,她用自己的生命履行着自己的诺言——医者仁心。这位妙手回春的奇女子,隔着时空对我们诉说:无论什么样的疫情,中国,一定会赢。
生而为医,就是承担这个世界的苦难她似乎天生,就注定是一位医生。1864年,在浙江宁波的金氏祖屋之中,金韵梅降生了。她的父母是基督教的长老牧师金定元夫妇,看起来,她似乎远比其他孩子幸运。但,在她三岁的时候,不幸降临到她的身上。一场席卷乡村的瘟疫爆发了。她的父母双双殒命,只剩下金韵梅孤苦伶仃成了孤儿。三岁的金韵梅此时无依无靠,父亲的挚友麦嘉缔医生决定抚养她长大。这位医生同样也是一位传教士,秉持着信教者的博爱,他把金韵梅收为义女。
麦嘉缔医生因为高超的医术和能力,后来辗转到了日本,被东京帝国大学聘为教授,金韵梅也就因此成为了中国最早的留学生。她在日本读完了中学,养父将她送到了当时世界女子医学的圣殿——纽约医院附属女子医科大学。她也是这里唯一一位中国女留学生。
在异国他乡的四年大学时光,她一直刻苦努力,除了学习、科研、实验,几乎没有其它的任何事情能牵动她的注意力。四年后,她以全班第一的成绩毕业,成为了第一名华人女西医。同时,她还在《纽约医学杂志》上发表了自己的论文。这一年是1887年,几乎没有几个中国人知道什么叫做论文,不少人依旧沉浸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之中。
完成学业之后,她没有选择留在高薪聘用她的美国。她放弃了所有的优厚待遇,放弃了自己美国养父,放弃了外国良好的环境,选择孤身回国。她的记忆中,父母的音容笑貌已经模糊,但是那颗悬壶济世,报效祖国的心从来没有改变。在那个残破,混乱,黑暗的清末,注入了来自海外的一丝耀眼的光芒。
所谓医者,从来都不畏惧会逆风而行金韵梅回到国内,没有鲜花与掌声,有的只是恐怖的病魔。清末的中国瘟疫横行,金韵梅最初在福建行医,帮助当地建设医院,对抗肆虐的疟疾。然而不幸的是,她仅仅在国内行医一年多,就感染了疟疾。疟疾这种疾病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之下,几乎是不治之症。即便是在今天,感染了疟疾的人也会终身都有复发的危险。她被迫离开国内,前往日本治疗疟疾,这一去就是十五年。
在日本神户,她很快就治愈了疟疾,又帮助当地建立了医院和诊所,她又当医生又当护士,1894年她和西班牙籍的音乐家达·度尔瓦喜结连理,生下了一个混血的孩子。然而她的心始终牵挂着自己的祖国,终于,1905年,他们分手天涯,她只身坐船回到了祖国,留下了自己的儿子和丈夫回到欧洲,最后消失于一战的炮火之中。这一年她先后辗转于成都和上海,四处行医,救治了无数的病人。她内心所想的始终是为中国培养自己的一批医疗人才,不久之后,她受命建立中国近代第一所公立妇婴医院——北洋女医局。这在当时是破天荒的行为,金韵梅的经费不包括私人助理和一些先进的医疗器材,她就自掏腰包购买器械。为了能够培养学生,她自编教材,海外托人购买,将美国最先进的医疗技术传入国内。她一视同仁,学生无论贫富都悉心教导,甚至聘请英国的著名女医生前来任教,这在当时绝对是让无数人为之侧目的行为,毕竟让洋人为自己治病,教女学生看病,这都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在她的努力之下,中国诞生了第一批护士、第一批妇产科医生。八年行医,她在天津立下了北洋女医院的金字招牌。仅在1911年的前10个月,女医局救活的病人就超过了16000人,金韵梅的经费非常紧张,但是她宁可自筹费用也绝对不会放弃任何一个没钱治病的患者。
在实在没有经费的时候,她自己前往燕京大学开办纺织厂,用她那操持显微镜的双手,对着送来的剪纸图样精致的刺绣,那华美的图案,浸透着生命的光芒。换来的经费,全部都用于了患者的治疗,而她自己本来可以家财万贯,却几乎没有什么积蓄。她的一生,都在为患者服务。
竭力尽智,为梦想而死的人从不孤独美国著名医生马克斯韦尔曾经评价金韵梅:技术精通的显微镜照相专家、国际医学界的一位著名专家、伟大而独特的女性。然而这位伟大而独特的女性,一生都与孤独相伴。她在北京没有亲朋,虽然她为孤儿捐款,为妇女权利呼喊,但是她始终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寂寞”,每当深夜回家,她总是拖着疲惫的身躯在炉火前久坐,裹在自己的皮大衣里,在北京的冬夜中,自己对自己诉说曾经的回忆。
她彷徨过,痛苦过,面对社会的非议,生活的艰险,外国的诱惑。她动摇过,徘徊过,但是她心中始终将祖国,将那魂牵梦萦的长江黄河,山川五岳,将那宏伟壮丽的故宫,泱泱大国的文物放在自己的心头。
1934年,70岁的金韵梅一病不起。她住进了协和医院的重症病房,这个地方,也成了她生命的终点。在这之前,她已经经历了前后七次的生死折磨,在她生命的最后,她拼尽了最后一丝气力,将自己的全部财产捐了出来,那是6000元现金和150多本外文书籍。1934年3月4日,金韵梅大夫病逝于北京协和医院,与世长辞。她死于肺炎。
在北京石刻博物馆,始终保存着当年金韵梅大夫的墓碑。上面记载了她多次捐款,直至去世。回顾金韵梅大夫的一生,她是不幸的孤儿,是优秀的留学生,是杰出的医生,可怜的母亲,伟大的教育家。同时,她也是千千万万中国的脊梁中的一员,是伟大杰出的医务工作者的一员。
正如今天奋战在抗击病疫一线的那些医务工作者们一样,她用尽了自己的一生保护苍生,尽管自己被病魔所吞没,但是她的身后,留下了无数生的希望,保存了无数家庭的完整。也许,她的人生并不一帆风顺,但是她的努力让无数的家庭得到了幸福。有些人活着,是一面旗帜;倒下,也是一座丰碑。向伟大的医务工作者,致敬。
参考资料
1、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2、中国近代女子留学史
3、《中国医学史》
三清妙音,历史大学堂 中国国家历史等常驻作者,教育历史学作者。
了解课程、预约活动或者有任何问题可以点击下方图片咨询新东方老师哦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371-60277776。
新东方老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