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老师好
比人类更爱旅行的,是杂草
2022-07-29 19:52
来源:新东方
作者:北楼8层女同事
前段时间,迷上了插花。
然后,开始购入大量各种各样的花:向日葵,各种玫瑰,小雏菊,洋甘菊,绿毛绒……
刚开始总是养不活,明明好好地剪根了,但花朵总是很容易干瘪。
后来才发现,有的花喜欢太阳,有的花讨厌阳光,有的花不能吹风……
也是因为养花,我才知道,原来植物如此有趣,自然如此奇妙。
在这个酷热的夏天,想邀请你一起探索植物的世界。
在自然地无限之美中,寻找内心的清凉与自然的秘密。
下面进入,本月《自然博物》主题书单>>>
01
它远比你想象的更强大 —— 《它们没大脑,但它们有智能》
豆友推荐——
@张震老婆(V):非常有趣,让我想查更多资料去了解植物的智能。不如先去看一下bbc的植物方面的纪录片吧!
@微笑迦朵:封面触感佳,像摸某些植物的表皮。理解植物,即理解生命意味着什么。于是又想起以前住的小区,园圃都变成了停车位。
@向河梁回头万里:简直令人大开眼界~亦容易发现自身微妙的遗忘和自负,而熟练的科普式写作则令文本读起来非常迅捷流畅。虽然作者的一些关键性定义显得仓促、武断,但植物性之为植物性,植物“世界”的庞大谜团,对读者已徐徐崭露出冰山一角。呼~(另,达尔文仍然被远远低估了)
人类是很有趣的一种生物,我们总是将眼光看向未来,看向远方和宇宙,却很少看一看现在,此刻,身边的人事物;
我们花很多时间看来自过去的化石,预测未来的改变,却只愿意花很少的时间研究身边的花草。
花一点时间了解植物,你会发现,它们真的比想象中更有趣,也更强大。
02
向自然学习 —— 《种子的信仰》
豆友推荐——
@关关 :早在人类发现松树果实含有松子之前,取食松子的技艺已发展至娴熟境界。在大自然的力量面前,我们能做的只有仰望。
@愚人 :动物的一切活动,以及运送种子的各种自然力,使得地球表面几乎遍布了种子或各种幼苗活跃的根,我们脚下的这片大地既是谷仓,也是温床,其实,地表就是一个庞大生物的表皮。
@我是北北啊~ :适合当个文学作品来读,现在的自然科学已经发展的很系统了,再看梭罗,只能感叹那个年代的文学家对万事万物的好奇心,耐心,细致入微的观察及描述都是非常值得敬仰的。
这本书的作者,就是写《瓦尔登湖》的梭罗。
《种子的信仰》不是一本科普读物,而是梭罗对种子和对自然的感悟。
人应该如何与自然相处,如何向自然学习,如何从自然中获得无法言喻的乐趣?这三个问题的答案,都在这本书里。
自然,知道一切的答案。
03
人与自然另类博弈史 —— 《杂草的故事》
豆友推荐——
@smile :对克莱尔而言,粗鄙是价值与真实性的检验标准,粗鄙中包含了平凡、卑微和不造作。大自然即使麻衣荆钗,也依旧能打动他。即使只是看到一棵小小的杂草也会让他喜悦。我舒服地猫在叶子中间,躺在长满青苔的岸上,树下的蕨菜长着冷杉一样的叶子,然后我就这样保持一种奇特的静止状态,花好几个小时看小虫子在高高的草茎和宽宽的叶子上爬上爬下。
@青豆酥:杂草并不多余,多余的是人的自作聪明。(联想起《人类简史》中提到,人类以为自己驯化了植物,其实是小麦驯化了智人传播世界各地造就的农业革命。)英国人把园艺放在与诗歌、绘画相同的高度,才能写出这么一本超越园艺的博物书吧。
如果要提名“所有人类想要消灭但一直消灭不了的植物”的话,杂草必有一席之地。
它就像是某种麻烦,总是会在某个十分巧妙的时刻出现。虽然不会对人造成太大的困扰,但次数多了难免会让人感到厌烦和疲倦。
然而,在理查德·梅比的笔下,杂草开始变得诗意起来了。
杂草不再是麻烦,而是作者笔下的爱意,和未说出口的潜台词;它的出现也不再是一种困扰,而是一种提醒,让匆匆忙忙前行什么都顾不及思考的人们意识到,什么是“生活”。
04
盛夏的清凉 —— 《紫罗兰》
豆友推荐——
@肖浑 :每年一定要有一本这样一口气读完的书。在西西弗的矢量咖啡拿着店里的书白看了一下午,大概四五万字的一个大中篇竟要32元真是黑。这类失败者的小故事我还是喜欢的,比起成功学,我更爱失败学。
@钟 :“不知怎么的,对我来说,聪明的孩子都像风。”
@Anrean:生活给了我们很多个选择,在一条路上跌倒了可以爬起来继续前行,或者换一条路。自己不懂得珍惜自己反倒要求朋友亲人去负责你的喜怒哀乐,凭什么?
《紫罗兰》这本书争议很大,因为整体的风格不是青山七惠过往很多作品中的那种淡淡的,仿佛初夏阳光照在身上的治愈感,而带有微微的丧。
她在书里写到:
“我非常不愿意看到,你身上的那种泠泠作响的什么东西,即便现在没有响,但将来可能会响的某种东西,被那些无聊的事情给糟蹋了。”
“你知道吗,我正在用许多浮华的词藻把最重要的话覆盖上,包裹住,做成书,扔向那些未曾谋面的人们。”
也许,这本书的书名就是某种暗示,以花语为“质朴,美德,盛夏的清凉”的紫罗兰命名的书,怎么会黑暗?以紫罗兰为名的人,又怎么会沉浸于失败呢?
05
梦想的栖息地 —— 《我的世界就是一座花园》
豆友推荐——
@MaY°玫 :作者写了各国的一些花园资讯,还挺新奇的。不过我觉得这些设计的花园人工味道都太足了,像一大片被驯化没脾气的植物群落,不够野,书里面最好看的照片是作者在法国乡下开车路过看到的一片野生虞美人,太美了,跟油画一样,感觉生命突然有了光彩,人生突然有了新的动力!
@喻平 :选题挺不错的。图片也很美。令人有种花养草的欲望。
@蔷薇岛屿 :不过我更喜欢与这种景致默默相处,而不是花大力气拜访营造
人们有无数种方式,可以与自然相处。比如拍一朵野花,做一次插画,或者自己建一座花园。
如果你对花园有格外的喜好,这本书就称得上是一场盛宴。7个国家,19个经典花园,总有一个,会打动你的心。
06
天府之国的另一种表达 —— 《草木的理想国:成都物候记》
豆友推荐——
@月山行 :很认同阿来对植物的几处观点:不喜欢人工培育到繁复得无以复加的植物,如花瓣层层叠叠的碧桃,失去了原生种山桃五枚花瓣的仙气和神韵。第二是中国人总强行赋予植物道德形象,借植物喻人,是自古以来的通病,如女贞一般标榜女性贞洁,强人所难。单纯感受植物之美不沦陷于实用主义才是对植物的真爱。只是阿来写植物的调性比较随意,也没什么文笔可言,好在引经据典使文章不至于单薄,还是可看的。
@沈书枝 :副标题是“成都物候记”,大约更贴切书的内容。多是看花的经历,间或有作者对“贴近自然生活”的理解。按节序记录了成都常见的一些花木,对于完全不认识植物的人来说,有多识草木之名的作用,但认识一些植物之后,这样的程度略嫌不够。语言和情味都较普通。
@伊卡洛斯 :眼睛有个好处:看见美好的时候,让我们反省生活中何以还会有那么多的粗陋,可以引导我们稍稍向着高一点的层面。我们身处如此开阔敞亮的自然界,为什么不试图以谦逊的姿态进入它,学习它呢?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描写的是成都的植物,所以书中的很多内容以及评论区的很多回复,都充满了“成都感”。
比如书中说:不必强行赋予植物道德形象,单纯感受植物的自然之美才是对它的真爱。
就像一个躺在摇椅里晒着太阳,喝着茶水的成都人,在慢悠悠地告诉这个世界:慢慢走,欣赏啊。
07
认识植物第一课 —— 《DK植物大百科》
豆友推荐——
@三蝶纪 :无可挑剔的一本书,又大又美,DK的照片和排版都是强迫症舒适选项。译者和审校者都靠谱。喜欢植物的都可以收藏一本。
@椒 :精美的图片,简洁的文字,感受植物的智慧。
@别的猫:本宅女非常喜爱这本书。
论基础科普,不得不提DK。
这本书无论是配图还是装帧,都很不错,而且内容不会十分深奥,走的是轻松有趣的风格。
再加上选用了很多艺术大师的名作,让整本书有了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文化感,作为植物类科普入门再好不过。
顺便安利一句,《DK博物大百科》也很不错~ 可以MARK一下,以后有机会一起买了看嘿。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原先,我们只以为这是一句禅语,如今才知道,说的都是事实。
这个世界,远比我们所认识到的更加奇妙。
当我们不留意的时候,一棵小草正在悄悄生长,被发现的时候已经长得很高;在我们努力培育的时候,一株小花正在默默衰亡,即使人类用再多的方法挽回,它依旧慢慢地走向干枯。
在自然的面前,人类总是渺小的。因此,才总能感受到新发现的快乐。
所以,不必惋惜,不必哀叹,或许也不必深入地学习和研究,只要放慢脚步,去倾听和看见大自然的语言和美就足够了。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371-60277776。
新东方老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