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讯
河南省中学返校复课政策深度解析!复课在即,如何避免开学“掉队”?
2020-04-09 09:44
来源:河南高考指南
作者:
3月31日下午,河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河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专题第四十四场新闻发布会。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毛杰就复学后如何做好网上与线下的教育教学衔接,是否会调整周末或暑假时间来补课,我省中招考试会不会推迟等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教学衔接方针:全面摸底 精准诊断
“河南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毛杰回应记者 复学后,如何做好网上与线下的教育教学衔接的提问称:为确保教育教学质量,“复课后第一时间对学生线上学习情况逐一摸底诊断,对教学效果进行综合测评,全面准确了解学生知识学习和能力训练的盲点、弱点。”政策解析:为精准分析学情,学生开学后将面临一场“摸底考试”
疫情期间,公办学校改为网络授课,而线上授课对于老师教学的互动性,趣味性的要求更高,因此,教师队伍青黄不接的学校成了教学的重灾区,个别老师从观念上不接受线上上课,包括一些照本宣科的老师这次线上上课的效果不佳。对于学生群体来说,孩子学习的自觉性因素造成了孩子成绩进一步分层。自由时间越多,越能拉开距离。学习习惯好、自律高的孩子,自然潜移默化中已经超越其他孩子一大截。为全面掌握孩子们线上学习情况,开学后的一场“摸底考试”不可避免!而且开学后的这场考试极大可能会呈现学生成绩两级分化的情况。教学衔接方针:一人一案 分类施策
“河南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毛杰回应记者 如何做好教育教学衔接的提问称:将根据线上教学整体学习效果和学生个体差异,区分不同年级、不同班级、不同学科等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复学后的教学计划,调整优化教学进度和教学组织方式,促进线上线下教学有效衔接。对已开展线上教学的各学科,要利用足够时间,采取串讲复习、分层教学、集中补漏、个体辅导等形式,在确保每名学生都较好掌握所学内容的基础上,再进行新课程教学,强化“限时练”,防止“夹生饭”。对没有开展线上教学的学科,如信息技术、劳动与技术、体育与健康等,则要实施“零起点”教学,并在教学时间上予以保证,确保全面落实教学计划。政策解析:教学强度加大,对学生学习效率要求提升
从中可以体现学校教育的个性化、针对性,但也可以看出,复课后,学校可能会增加测试频次,以便更好实现分层教学;可能同年级进行分层集体补课,整个班级串讲复习,线上补课、个别学生留课等形式补习旧知。同时意味着复课之后,对于信息技术、劳动与技术等课程从头学起,此类课程密度、频次较以往会增加,语数英等主课课程时间将很可能会被一定程度挤压。这就要求孩子课前提前梳理新知,课后及时复习旧识,以便最大效率利用好自己的学习时间。公立校补课时间安排:原则上中学四周左右
“我省中小学是在原定的开学时间,也就是2月10日起,就开始了网上教学工作,目前中小学已经进行到第8周。河南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毛杰回应记者 是否会调整周末或暑假时间进行补课的提问称:为巩固学习效果,返校复学后,原则上按照中学安排4周左右、小学安排3周左右时间开展教学衔接。由此占用的正常课程时间,可以通过调整周末或占用一定暑假时间进行弥补,小学不需要占用周末。具体调整计划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研究确定,并及时报省教育厅备案。政策解析:复课在即,孩子和家长应做好衔接,从容应对
下学期孩子将面临上面说到的分层教学、两级分化、考试频次压力增大这些情况,如果不做好前期的学习衔接和准备工作,开学后很可能就会出现“掉队”现象,另外暑假也将会是一次很好的查缺补漏、进一步全面提升的机会。家长、孩子如何做才能防止“开学掉队”?
1、做好查漏补缺 可以找专业的学习机构对孩子目前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测评和学情分析,在全面准确了解学生知识学习的掌握程度及能力训练的盲点、弱点后,针对性地查漏补缺、提高薄弱项。
2、制定明确的学习计划、学习目标 学习节奏的加快,强度的增大,使得孩子们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显得尤其重要,稍有不慎就会成为跟着班级大流天天学却不见学习效果的后果。所以在开学之初就要了解好自己的学习情况,在专业老师的建议下,督促和协助孩子制定好新学期的学习机会和学习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3、调整心态,做好心理疏导 突来的疫情打乱了孩子们原本的学习节奏,尤其是面临升学期的孩子,他们本身就会很焦躁,更容易出现过度紧张或突然泄气的情况,这时候很多家长可能也不知道如何说和做才能帮助到孩子。
建议家长们除了耐心引导外,多关注一些防疫讲座、孩子心理疏导讲座、亲子关系讲座,学习一些与孩子有效沟通、科学引导的技巧。
中考战备物资包
中考复习时间紧,不要怕,超硬核空投来啦!
助力初三生们逆袭中考,中考战备物资已上线,
每个中考生都不可错过!
扫描海报二维码 或 直接点击图片 立即免费领取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