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讯
降分!2020高三模考分数线重磅出炉!448分可上重本?这届考生实力曝光
2020-06-05 10:00
来源:河南高考指南
作者:陪你一起进步的
距2020年高考不足40天,各地已经组织了复学后不止一次的线下模拟考,那么,最近的模拟考释放了哪些信号呢?咱们先看一些模考分数线数据!
2020届郑州高三二模分数线及2019对比分析
①2019年、2020年两届学生参加二模人数上,郑州市变化不大,理科均在3万4千人左右,文科均在2万4千人左右,文理比例约为4:6;
②2020年理科总分中,难度系数低于2019年难度系数,在题目更容易的情况下,分数理应更高,但2020一本分431分明显低于2019年的479分。这说明今年这届学生受疫情影响在家学习,其效果远远低于2019届同期在校学习效果。
③但是,2020年的一本分低的情况下,却有41.18%的一本率,高于2019年的36.02%,这说明,疫情影响最大的,是一本线上下的学生,高分段的学生影响相对较小,主要是因为他们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以及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
广州一模文理分数线对比
广州一模文理科分数线出炉!
文科参考分值:一档540;二档517;三档486;四档384;五档271
理科参考分值:一档565;二档510;三档436;四档304;五档205
提示:
一档分数为“双一流”大学录取总分参考值;
二档为较好的一本大学,且有机会冲击“双一流”大学的录取总分参考值;
三档为一本大学录取总分参考值;
四档和五档可以理解为本科和专科录取总分参考值。
与2019年广州一模相比,文科一二三档的分数线都有所下降,四五档(本科、专科)的分数线上升幅度较大,而选文科并且参加了本次考试的人数下降幅度较大;2020年文科总体水平在上升,但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间,高分层的同学仍需努力!
与2019年相比,理科的参考分值都在下降,参加本次考试的同学也比去年多,文科生人数减少了9860人,理科生人数增加了2665人。
2020年参加考试的人数共97592人,2019年参加考试的人数共104787人,与2019年相比,2020年参加考试人数减少7195人,可能受疫情影响,同学们在家复习的质量与效率没有在学校高,理科的总体水平相对于去年划分的模拟规划线都有所下降。
深一模各批次分数线!
对比2019年的分数线,2020年的优投分数线,文科分数线下降了12分,理科分数线则下降了13分。而2020年的本科线和专科线,则和2019年的相差不大。
太原一模文理分数线对比
从均分和分数段来看,你的分数够上哪个层次的大学?
济南一模分数线对比
前几天济南市公布了高三一模考试的成绩划定(不含听力考试)
济南市2020届高三一模考试一段线二段线学科分数对应汇总
其中特招资格线是465.6分,一段线是325.5分,二段线是278.0分。这次的分数线对比之前的省模考来说,特招资格线下降了15.5分,一段线下降了70.5分。
从以上对比来看,目前孩子们在家学习的效果并不是很好。但是为什么特招线只下降了十几分而一段线下降了七十多分?因为高水平学生受到的影响小,而中等生影响就大了。
了解得知,不止济南,山东其他各市数据相比之前也呈下降趋势。
福建各地市线下质检切线情况公布(仅供参考)
福州
泉州
厦门
漳州
南平
广东一模
广东一模分数线低的尤为明显,理448文479可上重本,不过也有考生说题目难度上升导致分数降低。
分数线
学科试卷分析
学科总体分析
再来一起看看2019年各省份的高考分数线
按照这个分数线, 你的分数现在可以考几本了呀?*
近日,2020北京海淀一模和广东一模考完,大家评论表现出对各种新题、新情境、新改变的不适应。
海淀一模后大家的评论
广东一模后大家的评论
也就是说,今后高考灵活的东西将增多、纯技能型的东西将减少。且天津考试院明确表示今年高考试卷会出现一些新情境、新形式、新组合和新问法。
新题型是新高考的要求,国家考试中心也做了大量的调查、试验、论证。这也是高考的一种新趋势,体现了试题背景的情景化、设问方式的多样化、思维方式的多元化、解答过程的简洁化。
那么,面对新高考的这种新变化,现阶段高三的考生们应该如何适应和应对呢?今年高考最大的变化,是考试题型、形式的变化 ,就是出现的多选题、填空题的一题两空,还有开放题。并由此带来的题目数量、题目分值的变化。
比如多选题,刚开始很多同学不适应,把多选题与难题画等号,甚至是有的学生选择放弃不做。事实上多选题的一个初衷就是缩小得分差距,选项完全正确可得5分,而部分正确可得3分,但是选一个正确答案还是很容易的,所以事实上是在缩小得分差距。另一个方面多选题并非难题,难度并不大,只是一种新题型而已。
与此类似的还有填空题一题两空,也是这个样子。至于开放题,特别是高考中的开放题还是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的(比如阅卷)。还是有限度的开放,甚至在某种意义上讲都可称之为选做题。这里面有诸多可能,你从中选择一种情况做就是了。有的可能是条件的选择,有的可能是条件与结论的组合。
所以说不要惧怕这些新题型,要总结这些新题型的解题方法,答题规律。靠模拟训练来适应。特别是第一年采用新题型,题目形式创新了,可能题目的难度就不会太大。我们所说的适应新变化,就是适应这些新题型带来的变化。
现阶段复习的应对和方式:积累考试经验,强化应试能力。
模拟实战+回归基础+错误聚焦+试题猜想
通过模拟实战、提高应试技巧和规范答题;通过回归基础,调整身心状态;通过疏密有度的训练,综合梳理知识。错误聚焦、试题猜想、回归基础都是为了把散的东西完成最后的聚焦,因为最后的复习最忌讳的就是“散”。
这个阶段不宜再学新方法、新知识、即便有也仅限于过去内容的新变式、新包装,应该主要是把整个高中阶段数学的各种有价值的东西晾一晾、晒一晒,梳理出来准备考试。
(1)模考后,诊断出的问题早总结
通过一模,可以诊断自己在备考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A.网课一轮学习效果:不佳,得寻思如何回炉一轮知识了。
B.学习的精神状态,主要看:是否全力以赴?是否聚精会神?是否顽强拼搏等;
C.学习的时间分配,主要是:学习时间的有效利用,强势学科的时间投入,学科中薄弱环节的时间给予等;
D.卷面的答题分析,主要看:各个题型的失分情况,基础题、中档题、能力题的失分情况;一道题目的失分是由于知识的不熟练、审题的不仔细、思路的不合理、运算的不过关、表达的不规范等;
E.新情境的破解:知识储备不足、技巧不够、审题没有突破口还是表达不够。
通过以上诊断,我们可以摆脱分数的干扰,使得我们的精力更加侧重于分析与诊断,为下一阶段的复习方向以及备考策略提供非常重要的、关键性的素材和信息。
(2)模考后,备考心态调整到位
在人生的许多次竞争中,重要的对手,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尽管高考是选拔性考试,优胜劣汰在所难免,市场经济的竞争法则同样适用,但是别人的学业状况我们是无法掌控的,我们唯一能掌控的则是自己。如果我们连自己都无法掌控的话,那么,怎能在高考中立于不败之地呢?所以,从某种角度上讲,高考最大的拦路虎,不是别人,而是自己。谁超越自己,谁就赢得了高考。
一个人的能力无论是显现的能力,还是潜在的能力,均是一个区间,重要的是怎样将我们的能力充分地发挥出来,其中的奥妙即为心态。心态好,有时候可把能力发挥到120℅,即超常发挥;反之,即为考试失常,这会令人痛心和遗憾。
(3)从模考中积累大型考试经验
经验,属于实践性知识,它是不可被告知的,只有通过亲身的实践,才能不断地被感知,逐渐内化或形成自己的基本做法。正如一句耳熟能详的教育名言:我听到的,我会忘记;我看到的,我会记住;我实践的,我能理解。
尽管学生久经考验,但对大型考试,尤其是对于命运起着决定影响的高考而言,还是显得有些惊慌失措。一模,即为第一次模拟考试,通过模拟找到感觉,期待在高考中遇到的困难能够找到应对的方法。
所以,无论怎样的一次考试,经验的积累都非常重要,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高考时淡定从容。
(4)每次模考都在为后面备考明确方向
无论是诊断,还是自我PK心态和经验积累,有一点非常重要,即下一阶段我该怎么办?我的重点是什么?我的备考方向有无调整等等。所以,一模考试的价值,就在于认真梳理和总结一模的得与失、经验和教训。
还有重点是失在何处?教训是什么?问题又在哪里?下一个阶段我该如何采取措施?根据一模的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合理的计划,只有如此才能高效地利用余下的有限时间,赢在高考。
学+查+改+纳=学霸
学:就是接受新知识。在校学习要紧跟教师的讲课进度,基础的知识点一定要理解消化,出现了差距一定要及时弥补,不要放松或者丢弃疑点,否则积少成多,会严重影响听课的质量,增加自己基础知识的学习负担。还要多看一些扩充视野的内容,把握一些新趋势。
查:就是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和检查,作业和考试是查的主要方式。查是对第一个环节学的质量进行分析和检验的一个解决针对性学习的一个先决条件。老师通过布置作业或安排考试的方式来检测学生所学的知识点是否掌握。
改:就是对知识、技能不稳固和漏洞进行整改,一个很有效的法是建立错题本,并隔段时间将其再做一遍。
纳:即知识、技巧、答题模板的归纳,不要小看了归纳这一环节,在临考冲刺中,需要我们归纳整理的内容很多,建议童鞋们都能多动手梳理专题内容,整理出自己的归纳本。
注:素材综合整理自网络,如有问题请联系删除~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