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讯
浅谈中考语文必考题型:主题阅读
2020-05-15 15:00
来源:
作者:
文学性阅读是中考语文必考题型。随着部编版教材的使用,语文考试逐渐侧重于对“核心素养”的考察,“核心素养”就是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素质,表现在出题上就是文章主题多变,题目越来越灵活,考察形式多样,“答题套路化”越来越不适用于当前中考语文。结合当前语文形势来看,对于文学性阅读来说,注重培养学生文本解读能力才是提高语文核心素养、提高语文素质的解决方法。但是,受生活经验所限,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常常不明白作者在表达什么,更谈不上做题拿高分了。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从主题阅读入手,让学生体会该主题之下常见小主旨,引导学生感悟理解。
【考点分析】
对于主题的考察,直接考察形式为对主旨的概括或对多个主旨的评判(2019河南中考《给母亲梳头发》第10题:本文的主旨,有人认为是抒写家庭亲情,有人认为是对老年人生活状态的关注。你赞同哪种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探究),分析作者写作意图(2014河南中考《看自行车的女人》第10题:从全文看,“我”为什么想为“看自行车的女人”写点儿什么);除此之外,含义类、作用类题目分析方法都会从主题入手。所以,站在主题的角度上对文章进行分析,对文意的理解和阅读题目的得分,都很有帮助。今天,先简单分析文学文本阅读中三大基本主题,以及在主题的指导之下如何做文本分析。
1.挚爱亲情
亲情类文章在河南的考频相当高,如2019《给母亲梳头发》,2018《父亲的长笛》,2016《母亲养蜗牛》。
从人物关系上判别,可分为长辈—晚辈和平辈两组,分别对应不同的主题,见下图。
2.良师益友
良师益友类文章在阅读的考频也比较高,如2017《唯有垂杨管别离》;同时也是学生作文常常出现的主题。
从人物关系上判别,可分为师生和朋友两组,分别对应不同的主题,见下图。
3.人性光辉
人心光辉类文章主要体现小人物正能量以及一些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在阅读的考频也比较高,如2015《滴水之恩》,2014《看自行车的女人》
从人物关系上判别,一般多为陌生人之间的关系,同时需要格外注意“邻里关系”,见下图。
【主题阅读应用场景】
学生掌握上述三种常见主题类别以及该主题下常出现的主题之后,按照阅读文章——判别人物关系——确定人物身份——确定可能出现的小主旨——在主旨的引导下完成文章解读和考题思考。
如2018年《父亲的长笛》一篇文章中,最后一题“母亲这一形象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该题为次要人物的作用,答案为:①从情节看,母亲的话设置悬念,引发读者的疑问;又是母亲的话交代父亲断腿的原因,使情节有波澜、更完整合理。②从人物形象看,母亲打她、训斥她与父亲的沉默形成对比,表现父亲的隐忍和对女儿的爱,突出父亲的形象。③从主题看,母亲在听父亲吹长笛和她哼唱时流露出的幸福,突出了家庭的和谐、温馨,丰富了文章的主题。
很多同学在做题过程中,对于母亲这一形象在主题方面的作用“母亲在听父亲吹长笛和她哼唱时流露出的幸福,突出了家庭的和谐、温馨”分析不恰当,这里是通过对父母关系的分析得出家庭氛围的主题,但是学生多分析为“表现了父亲对女儿的爱”,导致扣分。归根结底,是学生对挚爱亲情的主题把握只有一种“长辈对晚辈的爱”,一旦出现其他,就会失误。
所以,我们按照主题阅读角度来思考这篇文章,通过阅读文章,得出文中有两重人物关系,长辈——晚辈(父——女)和平辈(夫妻),属于挚爱亲情一类,根据下图,可简单推出“表现父亲对女儿的爱”和“家庭和谐与温暖”,碰到含义、作用或主旨类题目的时候学生就有一个答题方向。
主题阅读在学生进行文学文本阅读训练时的意义即为帮助学生确定本文主题、引导正确的思考方向,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同时能够得分。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