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升学
哪怕在小说里,也找不到完美人生
2022-05-07 15:00
来源:新东方
作者:北楼8层女同事
人们常说,读书有三重境界: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
但这并非只靠读一本书,一个人的书,或者某一类书可以完成的,而要去看很多不同类型,从不同角度去讲述的书。
不止要看小说,看科幻,更要看新闻,看纪实。只有这样,才能看到这个世界的不同面:
它有时是冰冷的,有时是可爱的,有时是无奈的,有时却又是让人充满希望的。
唯有真实,方存久远。
下面进入,本月《纪实》主题书单>>>
01、藏在镜头后的集体之恶 —— 《N号房追踪记》
豆友推荐——
@阿措 :“韩国n号房注册用户数量,与出租车数量是一样的。在街头遇到他们的概率,与遇到出租车的概率是一样的。” 此刻有谁在世上某处哭,无缘无故在世上哭,在哭我。此刻有谁在夜里某处笑,无缘无故在夜里笑,在笑我。此刻有谁在世上某处走,无缘无故在世上走,走向我。此刻有谁在世上某处死,无缘无故在世上死,望着我。
@包子 :丹和火的故事告诉我们,关注本身就是力量,脚踏实地行动本身就是力量。每个个体都很渺小,但每个个体都有可能成为火花,向燃烧的火堆注入新的能量。
这个世界上,最残忍的东西,大概是“事实”。
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几年前,第一次看到N间房新闻时的感觉:恶心、恐惧、憎恶、茫然......
可惜,事情的热度过去,便很少有人关注了。万幸的是,人们等来了这本书,等来了更全面也更残忍的真相。
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的作者@追踪团火花也是最初揭开N间房事件的两个女生。
感恩她们的付出,期待有更多勇敢女性的出现,也希望永远不要再有下一个“N间房”。
02、普通人的不幸与幸 —— 《隐谷路:一个精神分裂症家族的经历》
豆友推荐——
@赫恩曼尼 :趣味与科学性俱佳的一部非虚构作品,精神分裂症家族史的故事如诅咒一般,让人不禁倒吸一口凉气。穿插讲述的医学界对精神分裂症的历史性探索,令人动容。人类不懈抗争的,不就是自身的顽症么?
@空调徐伦子 :感谢加尔文一家的苦难和慷慨,感谢调查记者的锲而不舍,医学的发展是人类之光。
@独角戏 :很好看,家里有亲戚有这个病,更 进一步了解了精神分裂症,用家族历史与精神分裂症的科研发展史相结合的方式也让人更容易读进去。
很久以前,看过一个新闻,大概内容是说:家里的孩子生了某种罕见病。但因为发病概率太小,所以暂时没有针对性的治疗手段,只能看着病情逐渐恶化。
让人不禁唏嘘。
站在历史的角度看,这种事并不少见。
很多疾病,都是从无法治疗一步步走向能够治疗,可以治愈。这其中,不仅有科技的进步,也有无数普通人的心酸付出。
这本书介绍的就是这样的一个故事:六个孩子生病的家庭,以及疾病被攻克的过程。
03、我们无法在语言中找到真相 —— 《什么也别说》
豆友推荐——
@韧勉 :一个美国的爱尔兰裔法学博士专栏作家,针对自己故乡在贝尔法斯特于70年代发生的一起离奇至丧尽天良的绑架谋杀案为切入点,抽丝剥茧讲述了20世纪七十年代至零零年代爱尔兰共和军与爱尔兰政府、英国政府之间错综复杂的政治权谋及其军事暗杀活动,可谓是目前引进国内最详实讲述北爱尔兰历史政治问题的纪实文学,悬疑迭起,看得人血脉贲张。本书给予读者的震撼还在于历史的真相或许难以全部还原,但是历史的精髓吊诡于个体的渺小,可能只是政治工具中的一个用于威慑他人的血包,无来由的就会被消耗掉。作者基夫博士指出“动用武力是不幸者绝望的表现。”,在地下斗争不幸者们人生境遇中,最阴暗的未必是长期面对的敌人,也有可能是自己身边的伙伴,更有可能伙伴本身就是敌人,还被领导所器重,最后悄无声息的被消失,沉冤无处昭雪。
@荆棘海 :作者在后记中写:这不是一本历史书,这是一本纪实文学。30年前失去母亲的孩子们如今已经比同龄人看上去苍老得多,曾经涉嫌杀害平民或教唆犯罪的嫌疑人在接受审判时也已白发苍苍,88岁的受害者家属在指控87岁的参与谋杀者。读完本书我在想:当年怀揣着自以为正义和民族情结的共和党人,在生命的最后是否也会陷入虚无?公道会如童话般“虽迟但到”吗?冲突尚未结束,新的撕裂还会出现,这本书或许能作为历史的手电筒,给未来的夜路送一道光束吧。
1972年十个孩子的母亲琼•麦康维尔被人从家中绑走,她的孩子们从此再也没见到她。2003年,人们在海滩上发现了一具人类骨骼,骸骨的衣服上有一个蓝色的别针。她就是被绑走的琼•麦康维尔。
你以为自己将要看到的,是人们剥开迷雾还原真相的过程。可实际上看到的,却是正义被各种因素阻挡的残忍现实。
这不仅是一个骇人听闻的案子,更是一段不忍直视的历史。
04、另一种社会实践 —— 《利马之梦》
豆友推荐——
@malingcat :这是一本难以归类的书,一位获得牛津大学政治学博士候选人资格的国内年轻人,如何以人类学方法在拉美现场发现自我、政治与学术。一言难尽,青椒必读。
@姜晓 :原以为是社科读物,怎么说呢,作者正好写在我的审美上了!“一场旅行,带来不了什么智识上的突飞猛进,但足够产生厌恶,对把控感、对夸夸其谈的厌恶。评点的语气,巧妙的词汇,似是而非的结论,都在现实之外,又创造了令人满意且不出乎意料的现实。”
当一个受困的政治学博士想要大展宏图,他所经历的事情便只能用“奇遇”来形容了。
在这本书里,你将会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学术人的困惑与解惑的过程,还有秘鲁的大好风光。
05、该如何度过自己的一生?—— 《山中最后一季》
豆友推荐——
@维舟 :看完《守山》再看这本,同样是讲巡山员的人生,差异还是很明显的:本书主旨不是保护旗舰物种,而是保护那个荒野,这是中国自然观中匮乏的一点;巡山在此与其说是国家使命,不如说是个人理想,一种生活方式,蓝迪就是这种荒野理念的道成肉身。书中对蓝迪的家庭也浓墨重彩描写,而《守山》中却几乎不见,《守山》念兹在兹的其实不是个体,而是“藏族文化传统”。两本书在这些方面都很符合两国的现实。另本书很有意思的一点是夹叙了二战后美国国家公园理念、环保意识和新兴生活方式的兴起与变迁。
@diduanyan :如果一本书放在那里,自然而然地散发出一种味道,喜欢的人就凑上前去,不喜欢的就走开去,不用摆出各种姿势费劲吆喝,该有多好。这本书会是什么气味呢?清冷的苔藓或是清冽的泉水?如果你仔细听,或许还能听到蓝迪最爱的隐士夜鸫在晨雾尚未散去的林间鸣唱吧。蓝迪·摩根森先生,谢谢你陪我度过这一年的兵荒马乱。世上没有完美的人,你我都曾深陷内心的矛盾与惶恐,跟自己打架,与外界对抗。可你我又都如此幸运,拥有愿意为之奉献身心的珍贵之物。有一天,我会去国王峡谷,让“你爱的山”与“我爱的书”坦诚相见。
人们常说,不要把爱好当做事业,不要把理想当做工作,否则,你会失去自己的爱好,也会丧失自己的力量。
但这本书却为我们指出了一种新的可能:把人生献给理想,这件看起来荒谬不现实的事,也许才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
如果可以,请在某个早晨翻开这本书,趁着日出的光芒,伴随间歇的鸟叫,你会获得心内的安宁。
06、最美的人生 —— 《平生记》
豆友推荐——
@疯疯酱 :读书能看到很多广阔世界,个人生活和家庭生活的美好画面。疫情隔离封闭,周六下午看书,仿佛看到外公外婆,家里的旧家具,看热闹混入人群外公发现我不见了十分紧张等等。恍惚时,觉得外面就是三孝口的咖啡店和家里的种种。突然想到《当你老了》的“假意或真心”,当下有一份踏实的感情和人,是可以携手走过吗?现在的生活已经不清贫。越来越宽容,自己的宽容,是糊涂,是真的豁达。疾病后,真正的宽容和放松。想来已经离家十年。
@小苏痴痴吃 :“海并不深,怀念一个人比海深。”
前两年,平如美棠爆火,很多人都为他们两人的爱情所感动。而这本书,就是它的姐妹篇。
人生如逆旅,我们应该如何走完这趟旅程,才能无怨无悔呢?
平如在自己人生的尽头,用这本书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07、重新认识春天 —— 《遇见春天》
豆友推荐——
@锦鲤色的喵 :多么有趣,把春天看成一个小女孩。花的红,柳的绿,叶子的美丽,小小的身影,甜甜的味道。你闻起来好吃极了,你看上去漂亮极了。这就是春天,没错吧?我们要让孩子感受春天,不仅仅是看到的,还是闻到的、摸到的、尝到的。孩子们看到的世界是如此的美丽,孩子会有向往和期待,冬天快快过去吧,春天就要到来了。冬天快快到来吧,春天就会不远了......
@信电影得永生 :春天是有颜色的,可以看到;有声音的,可以听到;有味道的,可以尝到;有气味的,可以嗅到;有质感的,可以摸到。春天来了,去踏青吧。
春天是什么样的呢?
它可以是一个寡淡的季节,也可以是几十个绚烂的日子。
让它变得不同的,不是时间和岁月,而是看待它的眼光。
每个孩子,都值得一个与众不同的春天。
看到过一个问题:人们为什么要看纪实文学?
有人回答说:大概就是为了以阅读的方式,延迟自己的生命,体验被现实所禁锢而不会再有的另外的生活方式。
当我们阅读纪实文学时,会比阅读小说更加慎重,更能够共情,也更能由此而联想到自己的人生。
因而,拓宽了生命的宽度和深度。
文学存在的意义,是以一种方式记录下某个时代,以向未来人展示。
不知道几十年,几百年后的人们,在阅读我们这个时代的纪实文学时,会看到什么?
希望,都是好事。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
小学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