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网>郑州新东方学校>学前教育>正文

史上最轻松期末季来临,想要孩子赢在未来,家长需用好这3条“鼓励锦囊”

2022-01-17 16:15

来源:新东方家庭教育

作者:

学霸养成工具箱
家庭教育 创意美术 新东方素质素养中心
创客课程 高考干货 考研备考
书法课 出国留学 中考体育

  “只要妈妈鼓励我一次,我考试就能考得好” 

  如果100分满分,你考了51分,你的家长会怎么看待这个成绩呢? 在广东梅州的这位奶奶是这样做的。 她用温暖的语气鼓励孩子: 没事儿,才差49分就100分啊。 你都(考了)一半加一分呀。 没事没事,努力就对了,加油! 

  网友表示:太温暖啦,好羡慕有这样的家人啊。 在最新一期节目《今天你也辛苦了》中有这样一幕: 湖南省安化县木溪口村有一群儿童,她们组成了一个合唱团,在中秋节来临之际,想给爸爸妈妈表演节目。 在记者采访到有什么愿望时,小朋友说的最多的是希望父母多鼓励自己。 小轩说:我希望我妈下次可以对我和我弟都要表扬。 一般呢,只要妈妈鼓励我一次,我考试就能考得好。

  小颖说:希望爸爸妈妈可以多夸夸我,发现我自己身上很多的优点。

  节目中的小朋友说:只要妈妈鼓励我一次,我考试就能考得好。 朴素的话语,却是孩子内心深处最真挚的心愿。 原来孩子如此渴望父母的鼓励和夸赞。 每个孩子都希望被自己的父母“看见”,无条件地宠爱和欣赏。 与孩子朝夕相处的我们,更是有无数机会可以给到孩子这样温暖而欣欣向荣的爱。 有人曾说:多鼓励鼓励你的孩子,毕竟进入社会后就要接受无止境的批评。 我们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注定不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风雨。当风雨来袭时,孩子会向父母“求助”,渴望得到父母的鼓励和支持。 

  “我讨厌父母把我的努力践踏得一文不值”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考试没考好,怎么做才能不被家长骂?”。

一则回答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共鸣:

  “我的学习生涯无数次的考试中,95%都要被狠狠地打骂,尝试过很多办法,但是没有用。” “我很羡慕一个比我考得差的同学,她妈说要带她吃火锅安慰她。 “我其实更讨厌他们把我的努力践踏得一文不值。” 在面对孩子成绩不好的时候,大部分家长本着为了让孩子进步和自省的目的, 坚信惩罚和批评能促使孩子改善他们的行为。 

  家长认为,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够痛并思痛,加以反思和改正。 但是却不知道惩罚和批评带来的长期负面效果。 负面的评价,如果由孩子本身最信任也最依赖的父母表达出来,甚至还带着贬损的情绪,那么孩子对学习这件事情的“胜任感”就会被逐渐破坏,他们会觉得:连爸爸妈妈都觉得我不好,那我肯定是不好的。 心理学家阿伦森曾经说过:生活被负面评价所填满的孩子,一般都会发展成为两个极端:一种是极端的自卑、懦弱、没有主见,同时对于生也没有多大兴趣;另外一种则是极端的叛逆、父母越说他越不做,伤害他人也伤害自己。 所以也许惩罚和批评会带来短暂的激励效果,但长期的代价是让孩子放弃自己和远离父母。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生家庭教育现状调查》课题组曾对2万多个家庭进行调研: 研究发现“能感受到家人的支持和鼓励”的家庭,其子女成绩优秀的比例最高,为74.12%。

图片来源: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由此可见,经常被鼓励的孩子,成绩更加优秀。 在孩子遇见挫折时,鼓励对孩子而言,就是一种信任,是一个休息和蓄力的港湾; 当孩子遇到困难时,鼓励对孩子而言,是黑暗中的阳光,引导着孩子继续前行; 当孩子通过努力得到好结果的时候,鼓励对孩子而言,是掌声、是鲜花、是礼物、是最好的嘉奖。越鼓励越积极,越积极就越努力,越努力自然就会越优秀。 比起批评来说,鼓励教育更加有效也更加珍贵。 

  优秀的孩子是鼓励出来的 有一些父母不敢经常鼓励和夸赞孩子,总觉得鼓励多了孩子不就飘了? 还有些父母说,鼓励和夸赞多了,孩子不是会骄傲自满吗? 其实,很多家长没弄明白,表扬和鼓励是两回事。 表扬是促进一些孩子改善行为,长期的效果是孩子会依赖于别人的评价和看法。 鼓励是激起孩子内心的勇气,长期的效果是让孩子相信自己有成功的能力。 

  2020年山东省高考状元孟令昊曾经是个成绩很一般的人,从级部二百名、一百名,到前二十、前十,再到前三,最终成为山东省的高考状元,他表示:“最感谢的是父母对我的鼓励,是父母的鼓励让我更加相信自己可以做到。” 谢欣颖是2020年重庆的理科高考状元,当查到分数的时候,她本人非常的淡定,因为她说自己估分就是在726分左右。她说觉得自己能够获得好成绩的秘诀在于心态。“父母的支持和鼓励,让我不畏惧失败。” 在这些高考状元的身上,我们能看到,他们父母的教育方式都是以鼓励支持为主。 

  据相关数据显示:全国21省29名高考状元中,有93.1%的状元家长采用的是鼓励赞美的教育方式,采取严厉鞭策方式的只占6.9%。 记者还在采访中发现,状元成长的家庭环境似乎都有共同点: 父母的鼓励,能让孩子挖掘更多潜能,经常被鼓励的孩子不会骄傲自满,反而自信心会更足。 

  心理学家曾研究:父母的肯定与评价,会激发孩子的“内驱力”。孩子一旦有了这种能力,就能自发的做出承诺,并坚持不懈的通过实干来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简而言之,父母的肯定和鼓励会让孩子肯定自己,父母要慢慢的用“胜任感”去滋养孩子。因此,父母们应该经常给予孩子以鼓励,用肯定孩子的态度来告诉孩子:爸爸妈妈相信你,就算遇到了挫折,你也会战胜困难的。胜任感和足够的自信心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是,请相信“鼓励”的力量。不要吝啬你的肯定和鼓励,请给孩子最直接的鼓励,为孩子提供信心和勇气的源泉。

  聪明的父母,会有效地运用鼓励 优秀的孩子离不开父母的鼓励,那是不是我们经常夸夸孩子就万事大吉了? 是不是我们多说一点:你真棒、你好聪明、加油哦、好好干就可以了? 这样似乎轻车熟路又万事大吉。 

  其实这些都属于无效鼓励。 因为有效的鼓励并不是宽泛的对孩子的每一件事都欢呼、鼓掌和评论,而是有技巧的。 

  ① 鼓励要侧重于提升孩子的自我评价 

  首先我们抱着激发孩子自信心的目的对孩子进行鼓励,但是有些话会适得其反。 例如“你很棒呀,比谁谁谁多考了多少分。”“你跑得很快啦,比谁谁谁跑得还快。” 这样是畸形的鼓励,因为家长是在引导孩子做比较,是在无形中给孩子定下了目标。 太注重别人的评价和结果,会导致孩子得失心更重,从而更加不能面对挫折和失败。 真正有效的鼓励是具有激发、激励、勉励的含义的。父母的鼓励其实是在帮助孩子肯定自己的内在,所以我们的鼓励应该是着重于孩子在做这件事背后所进步的点。 著名讲书人樊登分享过关于鼓励孩子的一件小事。 在他儿子小时候,有一次主动早上起来练钢琴。 樊登看到了,鼓励说:“你早上的行为,爸爸很高兴。” “因为你主动练习钢琴的行为叫做自律,自律就是自己可以很好的管理自己,有了这项能力,你学本领就能学得会,也能够坚持下去。” 在爸爸的鼓励下,虽然儿子没有马上变得完全自律,但是他在这个过程中受到了鼓励和肯定。 后来,开始念小学的儿子,每天自觉的在学校把作业优质的完成好,目标是想去加州理工学院求学。 樊登在鼓励的时候没有注重于说孩子钢琴弹得好,也没有说要努力弹钢琴考级,只是将鼓励侧重于孩子努力的这个行为。 所以我们鼓励孩子时要和樊登老师一样,侧重于具体的行为。 比如积极的尝试、自律的习惯、坚持的精神、不懈的努力。 引导孩子从具体的行为上开始进步。 

  ② 鼓励要侧重于孩子的自我完善 

  曾经有家长向我咨询:为什么自己家孩子越鼓励越差劲。 问到具体是如何鼓励的,家长说是:孩子加油,下次我们考100分;孩子真棒,下次就能跑第一名啦。 这样的鼓励从无形中会给孩子非常大的压力,家长的鼓励仿佛给孩子戴上了紧箍咒,一直念“100分、100分、第一名、第一名。” 这样的趋向完美的话,反而让孩子无所适从。 家长要从这种“完美式鼓励”中跳脱出来,我们应该着重于鼓励孩子的学习力,增强孩子的胜任感。 例如,孩子比上次进步了10分,我们家长看到的是什么?难道就只有这10分吗? 我们应该分析这10分的背后,是怎样的学习力提升。 或许是算术题的速度更快了?阅读量提升了?还是孩子好的学习习惯带来了巩固知识的作用? 当我们用心看见孩子的努力,并表达出来的时候,孩子会发自内心地感受到被理解被欣赏的喜悦。 

  他们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驱动力,他们勇于面对困难的信心也会增强。 著名教育专家王金战老师曾说过:学习,是练就学习能力的过程,是为未来做好充分能力的准备过程。 所以,考试是考核家长的家庭管理水平、对未来的远见以及孩子潜能的唤醒和激励能力。 让孩子在每一次学习中进步和完善,才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 

  ③鼓励要侧重积极的方面 谈到鼓励,很多家长会说,我家孩子特别淘气,被老师说经常扰乱课堂纪律,这种情况也要鼓励吗? 其实在《正面管教》一书中,我们可以得出答案: 简·尼尔森认为,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丧失了信心的孩子。 他的背后目的是想要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只是不清楚如何来表达自己。在这个时候可以运用有效的鼓励,让其调适自己的心情,表达自己。 我们凡事应该从多角度去看。 

如:扰乱课堂的孩子就一定是不听话吗? 我们能从带领同学一起捣乱课堂这个行为中分析出,孩子其实是具有领导力的。 所以我们可以重点鼓励孩子发挥他的领导力。 

又如:抢别人玩具的孩子一定霸道和自私吗? 其实孩子只是在勇敢的表达自己的思想,去努力争取自己想要的东西。 虽然在行为上要予以制止,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孩子的内核。 父母们要明确:要鼓励孩子不良行为背后的优点,而不是鼓励孩子的不良行为。 总有一天,我们的孩子会改善不良行为,用正确的表达方式来发挥自己的优点,继而获得自身的价值感。 教出3个斯坦福孩子的陈美龄曾经讲述过这样一个故事: 她的孩子并不是从小就优秀和自律,而是跟其他男孩子一样,格外的调皮和好动。 有一次被老师告状,说她的儿子上学经常到处乱动和乱跑,就是不坐在座位上。 陈美龄本着鼓励教育的目的,并不是立刻制止孩子的这种不良行为,而是采取迂回的办法,先改正坏习惯。 她跟儿子讲了个小故事:告诉孩子,上课时你要假装自己的屁股和凳子之间有胶水,只有黏在一起45分钟,才可以自动解开。 5分钟、10分钟、20分钟,慢慢的,孩子改掉了乱动乱跑的坏习惯。 陈美龄肯定了孩子的内核,又改善了孩子的行为,无疑是最聪明的做法。 

  托尔斯泰曾经说: 「教育孩子的实质是教育自己,而自我教育则是父母影响孩子最有力的方法。」 在“鼓励孩子”的这条路上,父母是非常重要的支点;因为只有足够认同自己的父母,才能将自我认同感投射到孩子的身上。 与其说是鼓励孩子,不如说是我们与孩子一起成长。 在养育这条“修行”的路上,我们和孩子要看见彼此的优势、彼此的进步, 才能成就更好的自己,才能遇见更好的孩子。 做会坚定的父母,养出最自信、最优秀的孩子。 

焦点推荐

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

免费体验课 素质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