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网>郑州新东方学校>学前教育>正文

李玫瑾对吴谢宇的最新分析曝光:空心病!孩子有这种特征,父母一定要留意

2021-01-07 18:01

来源:新东方郑州学校微服务

作者:

学霸养成工具箱
家庭教育 创意美术 新东方素质素养中心
创客课程 高考干货 考研备考
书法课 出国留学 中考体育

  “杀死妈妈是想成全她”

  “我爱我妈妈,我们没有矛盾,我这么做都是为她好,我觉得杀了她是一种伟大的成全。”

  2015年7月10日,北大学霸吴谢宇用哑铃袭击了母亲的后脑,致使母亲当场死亡,随后潜逃。

  2020年12月24日,这场轰动全国的弑母案终于进入庭审环节,拥有AB面的吴谢宇也首次“坦诚”了自己的心路历程。

  庭审中,吴谢宇直言杀害母亲是不得已的选择:“没有更好的方法,如果找到方法我不会这样,当时觉得这种方法是最伟大的。”

  

  一时间,大众哗然。

  对于杀害母亲这样灭绝人性的行为,吴谢宇没有半点悔意。

  在庭审现场,吴谢宇非常淡定,他能够“引经据典、逻辑清楚,对多个小说、影视剧中的细节如数家珍,连续20分钟发言几乎不停顿。”

  甚至,他说杀害母亲这事就像是推理完成一个数学模型,每一步该怎么准备、安排、实施都在他的控制之中。

  芥川龙之介在《罗生门》中写道:“我曾听说住在罗生门的恶鬼,因为害怕人性的残忍而逃走。”

  难以想象,一个人得有多恶毒多无情才会视亲生母亲的生命如草芥。

  哪怕养一只小猫小狗也是有感情的,更何况是十月怀胎含辛茹苦养大自己的母亲呢!


  想想真是不寒而栗。

  一边是含辛茹苦,为儿子撑起了一片天的单身母亲最后却惨死在儿子手里。

  另一边,吴谢宇杀害母亲后不但不悲伤不慌张,反而淡定处理案发现场,并且以母亲的名义向亲友借钱,然后流连风月场所,被捕后毫无愧疚。

  我们养的到底是孩子,还是魔鬼?

  有的孩子,真的没有“心”

  在所有人眼中,吴谢宇都是一个完美的学霸。他不仅成绩优异,还能和身边同学打成一片。以至于案件曝光后,他身边的人都难以相信。

  一个高智商、高情商的孩子,何以成为残害亲生母亲的魔鬼?

  李玫瑾教授的回答也许能够解释这一切:“他虽然有高智商,但内心却是空的,空到没有灵魂。”

  吴谢宇看似完美的背后,有着空洞的内心,他感受不到自己存在的意义。

  北大心理咨询中心副主任徐凯文曾在一次演讲中,曾提到一种心理状态:空心病。

  空心病看起来像是抑郁症,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快感缺乏,如果到精神科医院的话,一定会被诊疗抑郁症,但是问题是药物无效,所有药物都无效。 任何抑郁症患者如果用电抽搐治疗,他都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恢复,但是电抽搐治疗对空心病都没用。 这些孩子,他们有强烈的孤独感和无意义感。

  吴谢宇的问题早有预兆,他从小就知道,努力学习就能够成为父母的骄傲,这也让学习成为了他唯一的使命。

  这种“讨好”并不仅仅体现在学习中,还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吴谢宇的成长过程中,吴谢宇的父亲对他影响很大。

  有一次,父亲想带他去西湖,吴谢宇虽然不想去,但为了满足父亲的期待,还是去了。

  在吴谢宇的心里,父亲就是家,更是自己的精神支柱。

  父亲的离世,似乎是他从学霸变身杀人犯的重要转折,因为一直以来需要讨好的对象消失了,他的人生突然失去了意义。

  许凯文主任曾在解释“空心病”时说,患上空心病的孩子,往往十分优秀。

  他们学习好、工作优、情商高,却有着强烈的孤独感和无意义感,甚至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活下去。

  据徐凯文老师统计,北大有40.4%的学生认为:人生没有意义,我现在活着只是按照别人的逻辑这样活下去而已,其中最极端的就是放弃自己。

  就像吴谢宇,当他失去了支撑自己存在的价值感,心就会变得空洞,从而一步一步走向黑暗的深渊。

  孩子的空心病,其实早有预兆

  我们常常以是否乖巧、成绩好坏来衡量一个孩子,却忽略了他们的心理健康。

  当孩子战战兢兢地活在别人的标准中却看不到自己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他们便很容易被外界摧毁。

  就在最近2个月内,全国各地就发生了多起自杀惨剧。

  10月13日,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因可能延迟毕业,觉得活着毫无意义,选择自杀;

  12月13日,广西18岁大学生因为无法应付考试,觉得自己是个废物,跳河自杀;

  12月15日,北京交通大学大三学生因保研无望,失去人生目标,跳楼自杀……

  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消逝在眼前,我们在心痛的同时,不得不思考,到底怎样的孩子才能勇敢、有力量走过人生的至暗时刻。

  很多时候,我们只看到了孩子成绩的好坏,却忽略了孩子心理上的变化,在那些看不到的角落,可能孩子正在孤独地挣扎。

  当孩子情绪低落,对新鲜的事物提不起兴趣,并且格外在意他人的看法,这时候他们就有可能出现类似“空心病”的症状。

  另外,父母还应该关注孩子面对失败时的反应,尤其是一向优秀的孩子。

  如果孩子焦虑不安,甚至有过激反应,比如惩罚自己、拼命追赶等等,他们很可能是因为害怕不再优秀而失去价值。

  这种情况下,孩子存在的意义正在一点点被抽离。

  填满孩子的心,父母需要这样做

  养育孩子,没有简单的方法,只有父母的艰难跋涉。

  想要让孩子远离“空心病”,最重要的就是用爱心和耐心帮助他们建立起价值感和存在感。

  1、孩子的幸福,从来不靠“第一名”

  之前,有一个手舞足蹈的女孩打动了很多网友。

  女孩考了倒数第二名,可是她却很高兴,因为她之前一直是倒数第一名。

  妈妈知道了她的名次,也在轻轻地笑着。

  女孩虽然成绩不好,却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喜爱。

  是父母不以成绩为附加条件的爱给了她勇气,更给了她成长的动力。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让孩子知道:我爱你不是因为你学习好,更不是因为你听话,仅仅因为,你是我的孩子。

  2、别让孩子成为一个“透明人”

  很多孩子在家里的存在感很低,因为大部分父母都会对孩子说:你什么都不用管,只要好好学习就行。

  父母心疼孩子本没错,却在无意中向孩子传递了一个信号:我的存在就是为了学习。

  当孩子没有办法从其它方面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的时候,内心就会越来越空洞。

  因此,父母应该让孩子最大限度地参与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孩子明白,价值感绝不仅仅来源于学习。

  《以家人之名》中的李尖尖,学生时代成绩垫底,调皮捣蛋,可长大后却是同龄孩子中过得最幸福的。

  她拥有自己的木雕工作室,做着喜欢的工作,和朋友们快乐地生活。

  这背后源自父亲包容的爱,父亲的爱让李尖尖能够大胆追求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够自由地和这个世界链接,从而获得幸福感和价值感。

  当孩子能够从不同的角色中找到存在感和价值感,Ta就拥有了闯荡世界的底气。

  3、不怕孩子做梦,就怕孩子没有梦

  有“空心病”症状的孩子,有一个共同特点,即缺乏目标。普通人追逐的意义,于他们而言价值不大。

  其实,这可能源于孩子没有建立起一个明确的人生目标。

  当孩子拥有了喜爱的事物,父母不妨帮助孩子建立起目标,让他有动力前行。

  80多年前的一天,有一个6岁的小男孩,他穿着新衣服在水坑里蹦蹦跳跳,还一脸兴奋地对妈妈大喊:“我要去月球。”

  男孩的妈妈没有嫌男孩弄脏了衣服,更没有指责男孩的梦想不切实际,而是微笑着叮嘱他:“好啊,只是去月球别忘了回来吃饭哦!”

  33年后,男孩长大了,他登上了月球,成了登月第一人,返回地球时他的第一句话就是:“妈妈,我回地球吃饭了。”

  这个男孩就是阿姆斯特朗。

  33年前,妈妈的一句鼓励,在男孩心里埋下了梦想的种子。

  最终,33年的坚持,这颗种子终于开花了。

  心里揣着目标的孩子,会充满力量、一往无前。

  养育孩子,就像养育植物,既需要父母充满爱意的妥帖关照,又需要父母给予足够的空间任他成长。

  我们的孩子,不一定成才,但一定要成为一个幸福的人。

  孩子的一生没有暂停键,为了这个目标,父母只能在爱与责任的引领下,不断修正教育的方向,才能够赋予孩子一双强壮的翅膀,看他海阔天空,乘风破浪。

  作者简介:清月&千朵,深度写世情,理性又温暖。

焦点推荐

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

免费体验课 素质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