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网>郑州新东方学校>学前教育>正文

垃圾快乐正在慢慢毁掉孩子

2020-12-23 14:42

来源:新东方家庭教育

作者:点击蓝字关注

学霸养成工具箱
家庭教育 创意美术 新东方素质素养中心
创客课程 高考干货 考研备考
书法课 出国留学 中考体育
  唐山一少年沉迷手机游戏,荒废学业,因不服父亲管教,当即写下了断绝父子关系的“保证书”;江宁一孩童喜欢玩游戏,被爷爷没收手机后离家出走,想借此“吓唬”老人,结果自己迷路找不到家;杭州11岁男孩,不肯写作业,父母砸了手机,他从12楼一跃而下,自杀身亡......

  最近,类似的事件一个接一个,被手机和游戏荼毒的孩子越来越多。

  电子时代,每个孩子都面临着“垃圾快乐”的诱惑。

  有的孩子,早上睡大觉,晚上熬夜通宵看视频;

  有的孩子,为了游戏,私自偷拿父母的钱去充值,最后甚至用生命去抵。

  为了享受手机和游戏带来的短暂快乐,一群孩子浑浑噩噩地度过了一天又一天。 

  他们甘愿沦为碎片化娱乐的俘虏,让无节制的感官享受淹没自己。 

  试问这样沉迷于垃圾快乐的孩子,哪还有未来可言? 

  虽然获得了短暂的满足,但却在这种快乐中,丧失了自制力和学习能力。

  他们懒得思考,懒得进步,让自己的未来,被这种快乐一点点偷走。 难怪有人说,毁掉一个孩子,让他纵欲享乐。 

  垃圾快乐正在慢慢毁掉你的孩子 

  知乎上,有一个话题:“如何看待毁掉孩子最好的方法,就是给他一部手机?” 有网友回答到:“玩手机不可怕,可怕的是垃圾快乐。千万不要让孩子沉迷玩手机的垃圾快乐当中。” 是什么引发了垃圾快乐?那就是能让人获得短期快感的事物。 心理学家亚当·阿尔特说:“游戏、八卦、直播等娱乐产品,就像毒品,一不留神就能让人上瘾。” 孩子一旦尝到了垃圾快乐的甜头,就会上瘾,忍不住地想要更多,甚至会让意志迷失,忽略了本来应该做的事情。 

  垃圾快乐到底有多可怕? 就拿玩手机举例,美国曾发起一项调查: 科学家花了10年时间,跟踪调查了100个孩子,其中有50名经常玩手机,另外50名接触不到手机。 10年之后,结局让人震惊。 在那些经常玩手机的孩子当中,只有2人考上了大学。 在那些接触不到手机的孩子当中,所有人都考上了大学。 其中,有16个孩子获得了全额奖学金。 手机满足了孩子一时的欢愉,但是手机制造出的垃圾快乐,杀死了孩子的自制力,杀死了孩子的学习能力,更杀死了孩子的上进心。 垃圾快乐,不仅拉开了孩子与同龄人之间的距离,也在一步步毁掉孩子。 

  垃圾快乐,危害堪比毒药

  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那些爱玩游戏,刷视频,爱看电视剧,沉迷于垃圾快乐无法自拔的孩子,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对能获得短期快感之外的事情,毫无兴趣。 宝妈群里有一位妈妈说:“没有玩游戏之前,孩子又乖又听话。成绩在班里也很好,老师们都夸她,这孩子真聪明啊。 可是,自从孩子迷上了游戏之后,每天回家不写作业、不想吃饭,就想先玩手机。一学期的时间,成绩直线下滑。 现在孩子天天闹着要玩,如果不给就开始抹眼泪,撒泼打滚。甚至砸东西。 哎,当初说什么也不该让他玩游戏。”以前觉得孩子玩游戏没啥,但等到发现事情的严重性之后,后悔已然来不及。 孩子体验过游戏的快感,就很难从中走出来。 这时,如果有人阻止他,他们就像变了一个人,发脾气,大闹特闹。 面对这种情况,家长要么束手无措,要么暴力制止。显然,这两种都不是什么好办法。 因此,千万别让孩子沉迷于垃圾快乐,一旦陷入,就只能一步步沉沦。

  父母是孩子和垃圾快乐之间的一道墙 

  当孩子体会到这种“垃圾快乐”的快感,他们根本没有自制力,能够做到拿得起、放得下。 如果家长没有干涉,孩子就沉溺其中。 所以,避免孩子在垃圾快乐中沦陷,重回正常的学习,是父母的首要责任。 

  当孩子在垃圾快乐的边缘疯狂试探时,不如试试这三个方法: 

  1. 言教不如身教 

  孩子天生就会模仿,而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模仿和学习的重要对象。 著名的苹果之父乔布斯,从来不在家里摆弄电子产品。 曾经有记者采访他问:“您在家玩手机吗?” 乔布斯回答:“我们家限制出现电子产品。” 于是,每天晚饭后,乔布斯家里都会出现这样的场景:孩子们会一起看书,一起谈论各种各样的话题,没有一个人愿意抱着手机和iPad看。 杨绛先生也说:“好的教育,榜样的力量很重要”。 家长用自己的行为引领孩子,比讲千百遍道理更有说服力。 如果想让孩子多读书、多运动、不过度沉迷于手机,自己就要作为榜样先行动起来,用榜样的力量,潜移默化影响孩子。 

  2. 培养孩子“延迟满足”的能力 

  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沦为垃圾快乐的奴隶,很多父母认为,只要不给孩子看手机就行了。 于是强制没收,禁止他们玩手机。 这并不是最明智的办法。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做“禁果效应”,也叫“亚当夏娃效应”,意思是:越是禁止的东西,就越会勾起人的好奇心和探求欲,就越想要得到手。 孩子拥有极强的好奇心和逆反心,家长越不让孩子玩手机,孩子们反而越想玩。 父母也做不到完全杜绝,孩子不可能永远不接触这些娱乐。 培养孩子的自控力是个漫长的过程,严防死守从来不是最佳选择,循序渐进才是。 当孩子特别想玩游戏的时候,我们应该把禁止变成商量,可以跟他说:吃完饭再玩或者做完作业再玩。 孩子会觉得爸妈没拒绝我,我过一会还能玩。 如果孩子每天都能保持下去,知道要先做正事再娱乐,长此以往,那他就不会沦陷于垃圾快乐。 

  3. 可以陪伴,就不要走开 

  两弹元勋“邓稼先”先生是一个很会陪孩子玩的爸爸。 他虽然很忙,可是一有时间他就会陪孩子玩。 带上孩子去爬山、游泳、散步。 他会把孩子们放在自行车上,带着孩子们兜风,和儿子比赛玩游戏,甚至一起放鞭炮。 龙应台说:“玩,是天地间学问的根本。” 孩子从小浸润在大自然,接受人文气息的熏陶,在父母的陪伴与关怀成长,孩子自然会眼界拔高,心中有更广阔的世界,就不会沉溺于小小手机这一方天地之中。 父母应该尽量空出时间,与孩子一起在大自然下奔跑,放下手机、丢掉ipad,忘却电子产品。只有真心地陪伴孩子,主动关心和靠近孩子,才能让孩子在爱的守护下,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快乐,忘却虚拟世界带来的“美好”。

  都说教育拼的是父母的财力,不如说拼的是父母的关心和陪伴。 孩子是否遭受垃圾快乐的荼毒,和虚拟世界的关系并不大,主要是取决于父母的态度。 父母教育的缺失,才是孩子痴迷垃圾快乐的根源。 愿每个家长,都能用爱和陪伴填充孩子的心灵,用以身作则,引领孩子增加灵魂的宽度和生命的厚度。

  作者:锦七七,心里住着梅花鹿,热爱生活,热爱写作。本文首发秋葵妈妈,这里有亲子美文,实用可行的育儿干货,陪伴孩子和父母们幸福成长!

焦点推荐

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

免费体验课 素质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