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升学
“我不行,我不敢!”当孩子表露退意时,父母的一句话很重要
2020-11-09 12:07
来源:新东方家庭教育
作者:萨提亚育儿
前几日,带儿子玩时看到了令人揪心的一幕。
和儿子在沙滩边玩沙子,旁边站了一对母女。
妈妈看到女儿对沙子也感兴趣,就扭头对女儿说:“你是不是也想玩呢?我们要不要也坐下来玩呢?”
本来还看得津津有味的女儿,听到妈妈的提议,连忙说道:“妈妈,我们走吧。”
妈妈似乎有些着急了,忙问道:难道你不喜欢玩吗?
女儿才羞答答地说道:我不行,我玩不好。
看着女儿不敢尝试,妈妈开始鼓励,“玩不好也没关系,妈妈陪你一起玩,好不好呀?”
结果,女儿一口回绝,“不好,我不行就是不行嘛。”
面对女儿的执拗,妈妈再次劝说:我们就试试看嘛,我们来堆你喜欢的城堡,怎么样?
最终,女儿还是不愿意玩,大声哭起来。妈妈却责备起孩子来“哭什么哭,在家里还能玩,怎么出来就不行了。”
虽然听到孩子的那句“我不行”,心里不由地酸了,但面对这位妈妈的责备,又有些心疼孩子。
其实,孩子害怕表现不好、畏惧,都很正常。
当孩子说“我不行、我不敢”表露退意时,其实他更需要的是父母的感同身受和陪伴,而不是无关痛痒的鼓励,更不是批评指责。
孩子表面的不敢,多源于内心的害怕
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塞尔玛·弗雷伯格曾说:
“没有任何养育方法可以让孩子完全体验不到焦虑。人类发展的每个阶段,都会面临各式各样的伤害和危险。许多恐惧都无法避免,而且,也无须避免。”
也就是说害怕是人类的一种本能,是人类遗传进化的结果。
对孩子来说,恐惧也是一种正常现象。
那么,那个说“我不行、我不敢”的孩子到底在恐惧什么?
1.恐惧想象中的怪物
在节目《新生日记》中刘璇的二宝快要出生了,想着让大宝赳赳能够自己在单独一个房间睡觉。和赳赳商量好,刘璇带着他去房间整理床铺。
赳赳看着床边的一个摆饰,问妈妈是仙人掌吗?刘璇告诉儿子,那个是水晶石,很坚硬的石块,碰到之后会流血。
本来只是一句无心的解释,没想到赳赳却很害怕,自己站的远远的,还害怕妈妈也碰到。
当妈妈要去铺好床尾时,赳赳害怕地赶紧拉住妈妈,不要妈妈去碰。
本来对自己睡觉信心满满的赳赳,看到那个床边的“怪物”只想逃离。
我们小时候也有这种体验,爸爸妈妈告诉我们“那个东西危险,小心碰到它”,于是,我们就会想象自己碰到它以后的种种危险,把那个东西看作是一个怪物。
而当我们后来才发现其实那个“怪物”并不可怕,只是因为我们把它想象成怪物,害怕自己受到伤害,懂得了也就不怕了。
孩子的想象比较丰富,认知又比较少,大人的一句话,孩子就会浮想联翩。
其实,孩子那种害怕的情绪,就是一种真实的恐惧。而这种恐惧,往往是一种对未知的想象。
2.害怕得不到肯定
在《亲爱的小课桌》中有一个孩子明明很优秀,却总是表现得不自信,他就是徐敬凯。
在自我介绍时,凯凯连自己叫什么这样简单的介绍都不肯说,在所有人的鼓励下,他才憋出一句“没名字”。
在每个人表演自己的拿手节目时,凯凯又是不肯表演,甚至背过去不看舞台。大家都在鼓励他,哪怕就在台上站一下,他也不肯。
即使老师都觉得他的跳舞视频棒极了,他都觉得自己不行。他就是说自己不好,跳得不好看。
可等所有人走后,他又想表演了。
其实,凯凯就是自卑,害怕得不到肯定,才会连走上舞台的勇气都没有。
而这一切,都和凯凯妈妈的教育连不开,妈妈为了避免孩子“得瑟”,天天打击孩子,说他这不好那不好,所有孩子都比他好。就算别人夸凯凯,她也会挑凯凯的不好说。
很多父母就和凯凯妈妈一样,认为孩子需要时不时“敲打”,他才会少犯错,变优秀。
于是,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的打击无处不在。
然而父母长久的打击,并非如他们所愿,反而是给孩子的心灵造成了伤害,让孩子变得越来越不自信。
当孩子表露退意时,聪明父母这样做
《津巴多普通心理学》中提到:恐惧的情绪不被理解和不被共情的做法,叫做“负强化”,只会让孩子消极感更强。
一旦孩子变得消极,内心就会有自卑感,孩子的生活也就会充满冲突。而随之而来的胆怯、退缩等不良个性,就会与孩子形影不离。
当孩子说“我不行、我不敢”时,请多一些看见,少一些评判;多一些等待,少一些强迫;多一些温暖,少一些指责。
1.看见孩子的“恐惧”
当孩子不敢的时候,不要急于用自己的认知去评判孩子,更不要简单地对孩子说:不怕不怕,没什么好怕的。
刘璇儿子赳赳害怕床边的水晶石,一直想要逃离那个房间。爸爸妈妈并没有急切地对赳赳说:这没什么怕的,而是耐心陪着他,并亲身示范告诉赳赳,这个不是“怪物”,没有那么可怕。
爸爸拿手去触碰水晶石,让赳赳看到水晶石并不是怪物,碰到就会使人受伤的。然后又用脚一点点地试探,让赳赳知道即使爸爸的脚在床沿上也不会碰到水晶石,而赳赳的脚是根本够不着。
美国儿科专家威廉·科尔曼曾指出:家长应该帮助孩子,直面让他害怕的事物,并且客观的进行处理。
我们家长要有耐心,陪孩子慢慢适应,采取适当的方法去让孩子直面恐惧,帮助孩子度过这个焦虑和恐惧。
看见孩子的恐惧,承认孩子的害怕,给予他们“懦弱”的权利,孩子才能从恐惧中走出来。
2.和孩子站在一起
陶虹在节目中讲,发现女儿不愿意玩积木,无论她怎么“诱惑”女儿,女儿都不感兴趣。
但是特别奇怪的是,只要她不在,女儿就会自己过去玩,一旦看到妈妈来,就会立马跑开。
后来,陶虹才知道,是因为女儿看到妈妈玩得太好了,女儿一对比,就感觉自己很失败,怕做不好得不到认可,所以才不敢玩。
于是,她就让爸爸经常在孩子面前“表演失败”。
用行动告诉孩子:大人搭积木也是会倒的,大人会犯错,孩子做不好也是正常的,没有关系。
让孩子的自尊得到保护,找到自信的力量,也是给了他一份勇敢的底气。
每个孩子的成长,自信都必不可少。自信,是一种来自于内心的力量。
给予孩子成长的勇气,让他不惧怕未知的想象,不怕难,不怕输,带领他走向未来。
当孩子说“我不行、我不敢”时,我们要透过字,看到孩子背后传递的声音。
给予他充盈的爱,无条件地接纳孩子,他才有信心满满地走向未来。
如作家毕淑敏所写:
孩子降临世上,家是包裹他的蛹壳。
在爱中长大的孩子,爱是她的羽翼,爱是他的长矛。
在爱中蓬勃成长的孩子,他看天下就比较勇敢,他看前途就比较光明,他看事物就比较冷静。
本文转载自萨提亚育儿(ID:satiryuer),传播萨提亚、NLP、催眠、家排、NLP教练技术、亲密关系等实用心理学,与大师相遇,让心理学快速改变你的人生。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