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升学
12岁男孩跳楼自杀:请警惕孩子世界里的上瘾性行为!
2020-08-10 10:05
来源:新东方家庭教育
作者:
前两天回老家比较晚了,当我临近家门的时候,吓了一跳。
一个孩子在我家窗外的一个角落蹲在那里玩手机,手机屏幕的绿光反射到他脸上,看着有点阴森恐怖。 那个时候大概是晚上十二点多,他又在这里悄无声息做这样的事情,难免让人惊吓。
母亲告诉我说,这是前面一个邻居家的孩子,他之所以蹲在我家墙壁外玩手机,是因为要蹭我家的WIFI,在我们村子装宽带的人不多,于是他就跑到我家外面蹭个网,玩手机游戏。
我问母亲,这么晚蹲在别人家墙壁外面玩手机,他父母难道不管的吗? 母亲说,这个孩子是我们那里有名的“玩手机少年”,成绩一落千丈,手机就是自己的命,他的父母离婚都在外面打工,爷爷奶奶年事已高,想管管不了。 而且,这个孩子曾经自杀过,之前他父亲看他不顾学习,一气之下就把手机摔碎了,于是他爬上自家的楼顶要跳楼,还是邻居好说歹说,说给买一个新的手机,他才肯下来。 后来,他就更加肆无忌惮了。
听完他的故事,我一声叹息,感觉特别无力。 其实“手机成瘾”这个现象在未成年这个群体里面特别普遍,而且不给手机就动不动威胁跳楼自杀的孩子,真的很多。 5月12日,南宁12岁孩子因家长没收手机,不让他玩,从楼顶一跃而下,不幸当场身亡。
5月15日,山东一名初中生用手机玩游戏被老师没收,回家后被发现坠亡。
6月6日头条新闻报道,一名中学生写下“遗书”爬上五楼阳台欲跳楼,他在“遗书”中写到:妈,对不起,你们去生一个更好的吧.....再见了,我控制不住自己玩手机。
这些还只是最近的,像这样的新闻还有很多很多,百度搜索孩子打游戏跳楼,得到的相关结果竟然有2490000个。
我一个当教师的朋友告诉,在他们学校,一个老师没收了学生的手机,那个学生变得很狂躁,当即打开窗口从楼上一跃而下,整个过程不到1分钟,让人来不及反应。
十一、二岁的年纪,正是读书和成长的年纪,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应该是朝气蓬勃,奋发向上,浑身充满着朝气和阳光。可是有些孩子竟然会如此偏激和狂躁,动不动就要用生命做威胁,真的是让人胆战心惊,不寒而栗。 我不禁想问,孩子们到底怎么了?
中国儿童中心组织发布过一份报告,报告显示,在中国,六成以上的孩子课外除了上辅导班,剩下的时间大部分都会拿来刷短视频、打游戏、网聊。 平时正常的上学日,待在室外的锻炼玩耍时间只有18.59分钟,但是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是室外玩耍的两倍多。
不论上学日还是休息日,他们花在电子产品上的时间都排在前三名。像短视频以及一些手机游戏,更是在他们的喜爱程度上高居前列。并且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对于那些阅读、体育锻炼、社会学习之类的校外活动更是表现得兴致缺少,唯独对于电子游戏热情不减。
沉迷于手机游戏带来最严重的后果,并不是孩子的时间被耽误了,家长的钱白花了,而是手机带来的轻松和愉悦让孩子们的兴奋阈值不断提高。 你想想,学习是极其枯燥的,要从学习中找到乐趣是有难度的,而这样的乐趣在游戏中就可以轻易获得,谁还会费劲心思从学习里面找? 于是,他们的学习能力被严重破坏。
网上有一个梗:短视频5分钟,人间一小时。 原因很简单,一开始你只想刷几个小视频打发一下时间,可是当你打开软件,看到那些猎奇的视频或主播,一个比一个更吸引你的眼球,刷完一个还有下一个。当你意犹未尽地看一眼时间,说好的五分钟,早就过去了一小时! 大人都难以抗拒这样的诱惑,更何况是那些孩子呢?
在他们放下手机盯着书本时,脑袋里都是刚刚才看过的小视频,他们的注意力早就被收割得所剩无几。 游戏也是一样,游戏中各种元素设计都是为玩家服务的,子弹打出去的撞击感,刀砍起来的清脆声音,金币入袋的响声,还有赢了之后的成就感,这种即使的快感会不断刺激我们的大脑分泌多巴胺,让他们即使玩累了,也停不下来。
于是,他们脑子里只有游戏的情节和画面,被里面的场景吸引, 这种满眼都是声、光、影的快乐,不需要任何思考,这样的诱惑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轻易让孩子沉沦。 孩子对手机上瘾之后到底有多可怕? 这是一个完全沉浸在游戏世界里面的孩子,为里面的角色而痛哭,手机摔烂之后暴跳如雷。这是一个输了游戏的孩子,变得狂躁、情绪激动,一直在哭。
这是一个11岁的孩子,为了证明手机游戏里面的“复活”情节,带着妹妹一起去跳楼。
一个17岁的少年,为了感受游戏的快乐,可以40个小时不眠不休,最后被诊断成脑梗。
去年春节的时候,我去亲戚家吃饭,他家的两个孩子操作手机打着“农药”,就连吃饭时间都不肯放下手机。 要是想让他过来吃一口饭,还得跟他谈条件:我吃一碗饭,你就把手机给我玩。 除了上学和睡觉,孩子几乎是机不离手。
问题是,他才六岁,我完全不敢想象他十六岁的时候会怎样。 不仅如此,他们还会不计一切代价往游戏里面充钱,给视频主播打赏。 那个一线抗疫护士的孩子,妈妈辛苦攒下的10万块积蓄,他随手冲进了手机里面;
那个14岁的男孩,女主播一句“么么哒”,他就把父母一辈子的积蓄拱手相送;
一个11岁的姑娘,竟然当起了女主播的“妈妈”,给她所谓的哥哥姐姐,还有女儿们,打赏了200万!
这些孩子以为自己不过是用一组数字就买到了快乐,却没有想过,送出去的,是他们爸爸妈妈用一辈子换来的血汗钱! 被卷进去的是孩子,买单的全是家长。 孩子们永远想象不到自己这个时候的放纵,付出的代价是什么,以及将来会过上什么样的人生。
那么,这个问题如何才能解开? 我觉得,首先手游戏和短视频等手机软件企业,一定要进一步开发防止未成年沉迷系统,现在主要是卡在注册门槛,未成年不能注册。那我们是不是可以搞人脸识别,每一次玩游戏前,或者玩了一段时间之后,就开始识别,一旦发现不是本人,就强制下线。 其次是家长,我觉得这个问题大部分责任在家长。孩子玩游戏或者看短视频,大部分用的是大人的账号,那大人是不是有义务保管好这些账号? 而且,很多孩子的上瘾性行为是家长培养的,家长在那里玩游戏看短视频,孩子耳濡目染,也跟着上瘾,家长不在的时候,他们就偷偷玩。
家长如果不作为,短视频或者游戏企业做再多也没有用,一些上瘾的孩子还会找到替代品,跑到网吧去上网,或者拿别人的玩,重要的是看管住孩子,教育好孩子。
电子产品,我不建议孩子完全不碰,因为现在很多教育的课程就是用电子产品进行的,他们也必须要接触,但是一定要防止孩子在不正当的地方沉迷。其实像这样已经上瘾的孩子,打和骂其实是没有用的。 越是使用暴力手段,越是会把他们推向深渊,因为家长的极端行为造成的悲剧比比皆是。
很多父母以为,只要绑住了孩子的手脚,控制了他们的身体,就能把他们重新拉回到正道。 可实际上,真正把孩子带走的,却是一些虚无缥缈的东西,一些精神层面上的东西。而这种东西,仅仅通过冷漠与暴力的控制,是远远无法纠正的。
孩子沉迷手机最根本的原因,其实是心理问题。
要么不让他们上瘾,一旦上瘾,只能从心理层次慢慢解决。 有很多爱玩手机的孩子,根本不跟大人交流,听不进话,戒备心很重,我们一开始不要成为他们的敌人,要想办法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知道他们沉迷于手机的原因是什么。
有一些孩子,他们玩手机的原因完全是因为空虚,父母整天忙,完全不管他们,他们又很孤独,没有玩伴,于是就迷上了游戏。 一个博士曾经讲过自己初中沉迷于网游的故事。他的父母知道他上瘾之后,并没有骂他,而是带着他一起请教做游戏的哥哥,让他知道游戏里面精心设计的套路和陷阱是什么,知道自己是被骗了,然后一起陪着他走出来。 虽然用了很久的时间他才戒掉网瘾,但总算是走出来了,而且他后来考上了博士。
李玫瑾教授还讲过另外一个爸爸的故事,他的孩子玩游戏成了瘾,爸爸走进他的内心世界搞清楚原因之后,于是和他一起报了个乒乓球班,天天去练乒乓球。 他对儿子说,两个人要进行比赛,要对打,看谁打得好。 后来他为了超越自己的爸爸,不断地花时间练习,也越来越享受这种进步的感觉,自然而然地摆脱了手机的控制。 原理很简单,当你让孩子找到一种更加持续更加令他兴奋的快乐时,他自然会放弃那些更低级的快乐。
千万不要一味地责备孩子,大人都没有自制力戒掉手机,更何况孩子呢?
我们需要的是站到他们身边,陪伴他们度过困境。 这是一个全社会性的问题,需要我们共同来关注这些孩子。这也是一个刻不容缓的事情,千万不要觉得这个事情概率很小,玩手机的孩子真的很多很多,不要等到他们上瘾之后才后悔莫及。
让整个社会关注到这个问题,让大家关心这些陷入困境的孩子,就是写这篇文章的目的。 我们所要做的,不是冰冷的呵斥和批判,而是带他们去看看更加有趣的世界。让他们知道,除了那一方小小的屏幕,还有更多的快乐值得他们去发掘。
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 一个见过广袤天空的孩子,才不会囿于一块四四方方的手机。
桌子,身高1.85米,有八块腹肌的兼职男模。个人微信公众号:桌子的生活观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