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网>郑州新东方学校>学前教育>正文

985研究生来信:“我打败了那么多考试,却搞不定我的妈妈”

2022-04-01 14:41

来源:新东方家庭教育

作者:刘娜

学霸养成工具箱
家庭教育 创意美术 新东方素质教育课程
创客课程 高考干货 考研备考
书法课 出国留学 中考体育

收到一个姑娘的来信,看后很有感触,想和更多朋友一起解读。

信件内容如下:

娜姐,见字如面。

我今年24岁,目前在南方一所985大学读研二。

我小时候在农村跟着爷爷奶奶长大,对妈妈没有什么印象,因为她和爸爸一直在外打工。

直到五六岁时,我好像才第一次对妈妈有清晰的概念——其实之前,妈妈过年也会和爸爸回来,但我不记得了。

我只记得,第一次确认她就是我妈妈时,是有点失望的。

因为我理想中妈妈的样子,应该是漂漂亮亮、开开心心的,但我的妈妈长得一点儿都不好看,而且看起来有点凶。

但是,不管怎样,有妈妈的日子,终究是好的。

虽然,妈妈对弟弟更亲,但我终于可以理直气壮地对小伙们说:“我妈妈回来啦。”

那年春节过后,妈妈和爸爸又带着弟弟出去打工了。

直到我读初三,她才带着弟弟回来,然后在我们县城买了房子,当陪读妈妈。

就像五六岁那年的心情一样,最开始听说妈妈要回来陪我,我非常开心,到处讲给小伙伴听。

但真正和妈妈生活在一起后,我才发现,她是多么难相处——

妈妈脾气非常暴躁,动不动就大发雷霆,对我各种语言羞辱,说什么“不听话,不懂事,不感恩”,“你看看爷爷奶奶把你惯成什么样子”,“就是因为你们读书,才贷款在城里买房子,你要是不好好学习的话,怎么对得起我”……

虽然,她也批评弟弟,但因为弟弟从小就和她生活在一起,他们关系要亲密得多。

弟弟可以和她撒娇,而她也总是很快就原谅他。

我向来不知道如何与她相处,更不知道怎么讨她开心,她日常的语气和神态也总是提醒我:“她讨厌我。”

这让我一度非常厌学,甚至想跑回乡下爷爷奶奶家,不想在城里读书。

因为这,又被妈妈打骂一顿,且贴上了“没良心”的标签,到处说给亲戚邻居听。

幸好我学习不错,我的班主任对我非常好,对我进行了心理辅导,并鼓励我只有好好读书,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整个高中我就是在这种“不愿回家,所以就拼命在校学习”的逃避中度过。

后来,我考上了距家1000多公里的大学读书。

那时候,我弟弟也考上了高中,妈妈总给我打电话发微信,说我弟弟成绩差,将来肯定考不上好大学,找不到好工作,她和我爸爸必须要为我弟弟想好退路这样的话。

言外之意,就是我不能再给她添乱,也不能乱花钱,她要把钱攒下来,给我弟弟找工作和娶媳妇。

每当妈妈和我说这些时,我就特别难过:

同样是父母的孩子,我明明比弟弟更优秀,为什么她一点儿都不爱我?

这种“妈妈不爱我”的念头,让我大学四年,除了春节,几乎没有回过家。

我利用假期做兼职打工,赚生活费和学费,尽量少开口向她要钱。

考研时,妈妈也是各种不同意,理由是我弟弟也考上了大学,学校不好,学费又高,我应该去赚钱养家。

最后,在我爸爸的支持,还有我哭着说“不花你的钱,我自己供养自己”的争吵声中,妈妈才默认了这件事。

读研究生后,我和妈妈的关系依旧没有缓和。

看到舍友的妈妈,经常来学校探望她,母女两个人就像姐妹,无话不谈,就连舍友和男友分手,妈妈也从东北赶来,买零食买衣裳,足足陪了她一周才回去,我再次为自己悲哀:

“和舍友相比,我就像是被母爱遗弃的孩子。”

虽然,不被妈妈爱,但我内心里还是渴望爱的。

孤独和伤心,让我去翻阅一些关于原生家庭的心理学书籍,我甚至尝试去理解妈妈。

比如,她从小不被珍爱,生活在重男轻女的家庭,无形中也成了重男轻女的受害者,所以偏爱弟弟,不爱我。

比如,她和爸爸的感情不太好,她回来照顾我和弟弟后,爸爸在外面疑似出轨过别人,让她非常抓狂,但又没有办法讲给我们听;

再比如,我和弟弟都要读书,她的确压力很大,以至于在弟弟考上大学后,她又外出打工……

但是,这样的开脱,只是让我从远处对妈妈多了一些理解,依然无法从内心里和她亲近——

我看到她的电话和微信,还是非常恐慌;

和她在一起,我不能放松,时常有抵触情绪;

我甚至觉得,一个妈妈都不爱的人,一定没有人爱吧,所以24岁了还不敢恋爱……

娜姐,今天给你写信,是想和你探讨:

我打败了那么多考试,为什么处理不好母女关系?

和妈妈关系不好,为什么让我觉得自己是罪人?

我要怎么提升认知,才能完成自我的救赎?

盼回复。


感谢信赖。

回你的信件之前,先和你分享另一封来信。

这封信,是一个妈妈写来的。

她和你妈妈相同,也是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外出打工,把女儿留给公公婆婆。

女儿15岁时,她结束打工生涯,回到故乡,但她的女儿已经完全生长成“不可控”的模样:

学习成绩一塌糊涂,和一帮坏孩子混到一起,早恋抽烟喝酒,动不动就偷家里的钱,跑到很远的地方去见陌生男性网友……

这位妈妈很痛苦:“我的女儿,怎么变成了这样?”

我给她的回复是:

“每个坏孩子,都在以自暴自弃的方式,唤醒父母的关注。

这么多年,你缺席了孩子成长中最重要的童年和少年,你根本不知道她经历了怎样的痛苦和难堪,现在,是时候偿还这笔拖欠太久的亲情债了。

把你的孩子,当婴儿那样去爱,她才不会越来越坏。”

不少父母,在孩子小时候,没有浇水施肥除草,到孩子大了后,又嫌弃孩子长得不够挺拔高大茂盛。

这真是太可笑了。

每个缺席孩子成长的父母,都欠了孩子一笔债。

这也是我要和你分享的第一个认知——

爱犹如积蓄,不爱就是债务。

父母和孩子的关系,藏在孩子6岁之前。

6岁之前,是儿童性格和人格发育的关键期。

也是父母和孩子亲密关系的养成期。

你的妈妈,不仅错过了你6岁之前,而且错过了你7到15岁的少年。

尽管,就像很多在底层辛苦打拼的父母一样,她也有诸多不得已。

但是,她的确错过了你成长的关键期,的确没有给你足够的爱和温柔,的确亏欠你一日一夜的陪伴、一餐一饭的温暖,所以你们母女之间匮乏亲子关系的细节和纹理。

更要命的是,当你出落成一个亭亭玉立的大姑娘,她终于回到你的身旁,她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缺席给你带来怎样的伤,然后怀着弥补之心,去修复,去靠近。

而是用焦虑和指责、戾气和羞辱,把你推得越来越远。

作为妈妈,她其实先后两次抛弃你:

第一次,在你出生后,她离开。

第二次,在她回归后,却没有给你爱。

亲爱的姑娘,这些都是事实。

只有承认了过往发生的事实,承认了妈妈对你的伤害,承认你们母女今天的关系,妈妈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你才能从负罪感中走出来,习得这样的认知:

爱与不爱,都不是一天造就的。

爱,就像储蓄。

每当父母对孩子多爱一点,他们就在孩子的心灵银行里,存了一笔钱。

那些爱孩子的父母,之所以能赢得孩子的爱和尊重,是因为他们一直在储存爱。

而不爱,就是债务。

那些缺席孩子成长,或者即便陪在孩子身边,整天对孩子攻击的父母,就是在孩子的心灵银行里,欠下债务。

孩子不爱他们,那是他们的因果——否则,这对那些真正爱孩子的父母,不公平。

这样的认知,有助于你进入思维的第二层——

这世上的母女关系,不止一种。

中国传统的文化,有很多精华,但也有糟粕。

愚孝,就是其中一种令人厌恶的情感绑架。

这种绑架,不仅仅是“你不孝顺父母,你就是坏人”的社会评价,而且是“我没法和父母亲密,我就是坏人”的自我驯化。

亲爱的姑娘,今天,我给你回信,就是要郑重地告诉你:

这人世间里,母亲和女儿的关系,不是只有“母慈女孝”这一种。

你之所以只看见这一种,是因为你在比较的执念里,选择性地看见了最令你羡慕的这一种。

母女关系,犹如很多亲情关系,在血脉和温情的面纱下,藏着很多撕扯和疼痛。

不少女儿,终其一生都无法和母亲亲密。

但这并不妨碍她们找到自己的幸福。

我认识的一个女作家,还有一位生了双胞胎的大学女教授,至今都无法和妈妈亲密。

但她们都成了很好的自己,也都在结婚生子后,成为了很好的妈妈。

你看,我们和父母的关系,决定了我们的源头,却无法决定我们的归宿。

我们的归宿,是我们自己的成长和修行。

还有这一路修行中,播撒的善意,得到的善果。

你缺少父母陪伴,没有得到足够的爱,但你并没有成为小混混,而是成为了像北大考古女孩钟芳蓉那样优秀的学生。

你接下来的人生,一定比我那个作家朋友和大学教授朋友更精彩。

因为,你纵然没有得到妈妈足够的爱,但你从未放弃成为足够好的自己。

最后——

和解不是开脱,而是接纳实相。

我在日常咨询中,见了很多无法走出原生家庭创伤的人,也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性——

不停为父母开脱,然后强行与父母和解,进而跌落自欺欺人的暗伤里。

“父母伤害我,是因为他们也有很多不得已。”

这句话的潜台词,是“既然父母很无奈,那我被伤害,就是应该”。

所以,“我就必须体谅父母,必须原谅父母,必须放下不满和仇恨”。

当亲子关系套上“必须”的枷锁,也就走进了绝望的死胡同。

多少人,一边自欺欺人地为父母开脱,假装完成与父母的和解,一边又跌落“我有罪,都是我不好”的自我嫌恶里,自卑自贱,自伤自毁。

没有什么是“必须”的,健康的关系首先是“被允许”。

我允许我自己承认,父母伤害了我。

我允许我自己暂时没有办法,和父母亲密。

我允许我自己可以讨厌父母的无理取闹、不可理喻,甚至屏蔽拉黑他们。

我允许父母是他们自己的样子,而我是我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

我允许自己所有的情绪和感受自然显现,并察觉它们背后的因果。

我允许我曾经是一个不被爱的人,但我更允许自己去爱、去探索、去追求、去建设。

当我们开始允许自己,好运就会悄然降临。

因为,这时候,不管他人爱不爱我们,我们都已经在自我接纳中,学会爱自己。

最后,和你分享伟大哲学家苏格拉底的一句话:

“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每个给我来信,审视自己人生的人,都是可敬的。

春日安好。

未来可期。

本文授权转载自闲时花开(ID:xsha369)作者刘娜

焦点推荐

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

免费体验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