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网>郑州新东方学校>中学学习>高中学习>高考备考>正文

高考二轮复习全攻略!

2023-02-13 15:34

来源:河南高考指南

作者:

学霸养成工具箱
家庭教育 创意美术 新东方素质教育课程
创客课程 高考干货 考研备考
书法课 出国留学 中考体育

  高考一轮复习重基础扫描,但是二轮则不能像一轮那样全面细致,时间上也不允许。

  二轮复习前后的跨度非常大,大家需快速培养自身归纳总结的能力,回顾一轮复习中所掌握的基本知识,找到相关内容进行提前准备,抓住复习的主动权

  各科二轮复习重点及攻略供大家学习。

一、语文

  近两年来,语文基础知识题比例减小,考试的重点在阅读能力、语言表达和作文这三个方面。

  一、现代文阅读

  这部分着重考查高三生筛选和提取信息的能力,理解和分析能力,鉴赏和评价能力。这三方面试题的正确回答都以对文章的准确理解为前提。

  高三生答不好题,主要不是试题不会答,而在于文章读不懂,没有处理好读文章与答题的关系,对于答题技巧的储备也太少。

  因此复习时要特别注意找到依据不同类型文章的要素读懂读通文章的基本规律,进而形成运用文中语言材料组织答案的能力,总结每类题型的技巧。

  阅读能力的培养应注重两个方面,一是信息筛选的能力,二是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高三生平时所阅读材料的内容大多是新鲜的,能否在短时间内了解和掌握更多的信息与学习效率有很大关系,因此,快速有效地阅读是语文学习应该着重培养的能力;阅读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在高考试卷中所占比例较大,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在阅读练习中,高三生应该训练以下技巧:

  1、通读全文时,注意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联系,了解文章作者的观点和文章的中心思想,做到从整体上把握文章。

  2、做题时,一般有一半的题型,只涉及到局部段落。这类型的题,首先要找到与题目相关的段落,然后精读这些段落,尽可能多地利用文段中总结概括性的句子作为答案。

  3、只要涉及到问答题,高三生一定要分点答题。没有哪个阅卷老师会喜欢一坨文字的。

  4、涉及到对全文考察的这类题,在答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文体本身的一些特色,例如小说的背景、情感、叙事方式,都是考察点。

  二、语言表达题

  近两年主要考查扩展语句、压缩语段和选用、仿用、变换句式等能力,语言材料多来自现实生活甚至中学生的作文。这类试题多呈综合性,很少孤立考查某一个能力点;多呈开放性,答题需要一定程度的想象和联系能力。

  对付这类题,莫过于多练。无论是扩展还是压缩语段,经过一定量的练习,及对照答案进行总结,要提高真的很快。

  三、作文

  复习主要不是听老师讲,而要靠自己写。在写中提高审题能力,提高运用来自生活中的材料表达真情实感的能力。同时要关注当前社会在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方面发生的重大事件,积累写作材料。

二、数学

  专题一:函数与不等式

  以函数为主线,不等式和函数综合题型是考点。

  函数的性质:着重掌握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对称性。这些性质通常会综合起来一起考察,并且有时会考察具体函数的这些性质,有时会考察抽象函数的这些性质。

  一元二次函数:一元二次函数是贯穿中学阶段的一大函数,初中阶段主要对它的一些基础性质进行了了解,高中阶段更多的是将它与导数进行衔接,根据抛物线的开口方向,与x轴的交点位置,进而讨论与定义域在x轴上的摆放顺序,这样可以判断导数的正负,最终达到求出单调区间的目的,求出极值及最值。

  不等式:这一类问题常常出现在恒成立,或存在性问题中,其实质是求函数的最值。当然关于不等式的解法,均值不等式,这些不等式的基础知识点需掌握,还有一类较难的综合性问题为不等式与数列的结合问题,掌握几种不等式的放缩技巧是非常必要的。

  专题二:数列

  以等差等比数列为载体,考察等差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求和公式,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的关系,求通项公式的几种常用方法,求前n项和的几种常用方法,这些知识点需要掌握。

  专题三:三角函数,平面向量,解三角形

  三角函数是每年必 考的知识点,难度较小,选择,填空,解答题中都有涉及,有时候考察三角函数的公式之间的互相转化,进而求单调区间或值域;有时候考察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向量的综合性问题,当然正弦,余弦定理是很好的工具。

  向量可以很好地实现数与形的转化,是一个很重要的知识衔接点,它还可以和数学的一大难点解析几何整合。

  专题四:立体几何

  立体几何中,三视图是每年必 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填空题中。大题中的立体几何主要考察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通过向量这一手段求空间距离,线面角,二面角等。

  另外,需要掌握棱锥,棱柱的性质,在棱锥中,着重掌握三棱锥,四棱锥,棱柱中,应该掌握三棱柱,长方体。空间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应以证明垂直为重点,当然常考察的方法为间接证明。

  专题五:解析几何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动点轨迹的探讨,求定值,定点,最值这些为近年来考的热点问题。

  解析几何是考生所公认的难点,它的难点不是对题目无思路,不是不知道如何化解所给已知条件,难点在于如何巧妙地破解已知条件,如何巧妙地将复杂的运算量进行化简。当然这里边包含了一些常用方法,常用技巧,需要学生去记忆,体会。

  专题六:概率统计,算法,复数

  算法与复数一般会出现在选择题中,难度较小,概率与统计问题着重考察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与实际生活关系密切,学生需学会能有效地提取信息,翻译信息。

  做到这一点时,题目也就不攻自破了。

  专题七:极坐标与参数方程、不等式选讲

  这部分所考察的题目比较简单,主要出现在选做题中,学生需要熟记公式。

三、英语

  一、必须重视完形填空由弱到强的训练

  重点训练分析近年完形填空题,大多数选项旨在考查考生在整篇语境中如何运用固定语法结构和对整个语篇的理解能力以及原文章的理解能力。

  故而在解题时首要的任务是跳过空白,或结合首段、首句、结尾等综合分析,追寻主线,自然完形,如果考生对整篇文章的文脉与主线把握不住,那么要完成是不可能的。

  完形填空有两种:一种是无选择填空;一种是有选择填空。目前我们做的是后者,是比较容易的一种。但是在做的时候,最好以前者无选择填空作为训练内容。换句话说,先不忙去看后面的选题,首先自己读一遍有空缺的语篇,看能不能填上什么词,或者说可能填什么词,然后再带着这个问题明确到选项中寻找和你推测相近的词汇。

  三、必须重视阅读的训练

  阅读能力的前提和基础,是保证阅读能力向质的飞跃的关键,没有足够的阅读量,就无法掌握阅读技巧,提高阅读水平。

  在阅读时要注意内容的广泛性。高考阅读题涉及日常生活、人物传记、新闻报导、文化教育、史地知识、科普作品等。题材有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如新闻的第一句话一般揭示文章的大意,交代事件发生时间、地点、人物、前后因果等。新闻标题、电视语言则多使用省略句。

  了解各种文章的特点会对提高阅读能力大有裨益。

四、物理

  一、应抓住主干知识及主干知识之间的综合

  (1)力学部分物体的平衡;牛顿运动定律与运动规律的综合应用;功能关系的综合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及能量的转化及守恒。

  (2)电磁学部分: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恒定电路的分析和计算;电磁感应;交变电流。

  (3)选修部分:机械波和机械振动、光的反射和折射及其应用、气体动理论、气体实验定律。

  (4)实验部分:力学实验、电学实验。

  在各部分的综合应用中主要以下面几种方式的综合较多:

  (1)牛顿运动定律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综合(主要体现在力学、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运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运动,电磁感应过程中导棒的运动等形式)。

  (2)动量和能量的综合(是解决物理问题中的一个基本观念,一定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也是每年必 考内容之一)。

  (3)以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为模型的电学与力学的综合,主要有三种具体的综合形式。

   一是利用牛顿运动定律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解决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   的运动;

   二是利用牛顿运动定律与圆周运动向心力公式来解决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   动;

   三是用能量观点解决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同时涉及类平抛运动。

  (4)电磁感应现象与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综合,用力学和能量观点解决导体在磁场中的运动问题。

  (5)串、并联电路规律与实验的综合,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是选择实验器材和电表的量程;

   二是确定滑动变阻器的连接方法(限流法、分压法);

   三是确定电流表的内、外接法。

  在复习时,同学们对对以上知识及相互关联一定要特别重视,尽可能做到每个内容都能过关,绝不能掉以轻心。

  二、针对高考能力的要求,应做好专项训练

  (1)审题能力训练

  表面上看是一种阅读能力,实质上还是理解能力。

  每次考试总有人埋怨自己因看错了题而失分,甚至还有一些人对某些题根本看不懂(主要是信息类题,因题干太长,无法从中获取有用信息,有些同学对这类题有一种恐惧感,影响解答),这都是审题能力不强的表现。

  如何才能避免呢?具体来说,需要在审题过程中注意如下三个方面:

  一是关键词语的理解。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在审题时,只注意那些给出具体数值(包括字母)的已知条件,而忽略了一些叙述性语言,特别是一些关键词语。所谓关键词语,可能是对题目涉及的物理变化方向的描述,也可能是对要求讨论的研究对象、物理过程的界定,忽略了它,往往使解题过程变得盲目,思维变得混乱。如,题目中的“刚好不相碰”,“连在杆上或绳上的小球在竖直平面刚好能越过最高点”等,“刚好”就是关键词。

  另外,还有一部分学生在一些细节方面也不太注意,如有时把竖直面的图与水平面的图混淆,以至于把问题复杂化(不需要考虑重力时而考虑了重力)。究其原因,有的是因为思维定式所引起的,有的是基础不扎实,对一些常见的运动及其受力情况、遵循的规律不清楚。

  二是隐含条件的挖掘。有些题目的部分条件并未明确给出,而是隐含在文字叙述之中,把这些隐含条件挖掘出来,往往就是解题的关键所在。如,“两接触物体脱离与不脱离的临界点是相互之间的弹力、摩擦力为零”(因弹力和摩擦力是属于接触力);“追及问题中两物体相距最远时速度相等,相遇不相碰的临界点为同一时刻到达同一地点时v1≤v2”;“两物体碰撞过程中速度相等时系统动能最小”;等等。这些都是一些常见的隐含条件,要在大脑中形成一种潜意识。

  三是排除干扰因素。在一些信息题中,题目给出的诸多条件有些是有用的,有些是无关的,这些无关条件常常就是命题者有意设置的干扰因素,只要能找出这些干扰因素,并把它们排除,题目也就能迅速得到解决。

  (2)表述能力及解题的规范化训练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规范解题格式是目前广大学生应解决的重大问题。怎样答题才算规范呢?

  首先是文字表述方面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对解答中涉及的物理量而题中又没有明确指出是已知量的所有字母、符号用假设的方式进行说明;

  二是说明题中的一些隐含条件;

  三是说明研究对象或研究的过程;

  四是写出所列方程的理论依据(包括定理、定律、公式);

  五是对求解出的物理量中的负号的含义加以说明。

  其次是列方程时要做到“四要四不要”:

  一是要方程而不是要公式(要把公式与题目内容联系起来);

  二是要原始式而不是要变形式,如磁场中带电粒子的运动半径,不能直接写成R=mv/qB,而应用向心力公式qvB=mv2/R;

  三是方程要完备,不要一开始就代数运算。四是要用原始式联立求解,不要用连等式,因为这样往往会因某一步的计算错误而导致整个等式不成立,从而得分为0。

  三、在复习的最后阶段要精读课本,不留死角

  课本是知识之源,在复习时要特别注意课本的重要性,要做到熟读、精读课本,看懂、看透,一次不够,两次,两次不行,再来第三次,绝不能留任何的死角,包括课后的阅读材料、实验、资料等。

  因为考卷中的信息题,有很多时候是从课本里取材的(如近几年来高考中的原子物理的信息题,以及电磁黑科技相关内容)。

  总之,物理二轮复习夯实基础知识是根本,掌握基本规律的应用是方向,提高分析、推理的能力是关键。

  在高三物理第二轮的复习中,应尽可能利用有限时间,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再加上自己的努力,相信一定能达到第二轮复习的目的。

五、化学

  1. 建体系。通过对基础知识的深入了解,将它们进行串连组合,形成体系结构。之后解题时,遇到模糊不清、容易混淆的知识点时,及时在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中进行填补,梳理完整。这样在做题运用时,就能准确、及时地提取知识点,解题得分。

  2. 练思路。很多化学题都可归类挖掘共性,考生只有学会从题目本身找到背后知识点,再依次寻找做题切入点、形成解答思路,才能在考场上适应一类题的百变考法。对二轮复习中的同学们来说,每一次做题都是练兵,是训练和调整自己的解题思路的良机。做对,要归纳提炼,形成“套路”;做错,要反思记录,找出知识漏洞,填补加固。

六、生物

  一、注重概念、回归教材

  概念是学科的基石,是理解知识点间联系的基础。在经历了细致的一轮复习后,考生接下来的首要任务就是将教材中的概念进行再次整理。

  高中生物知识点多而琐碎,尤其是必修一的基础知识特别典型。但是对基础概念的整理还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对概念进行整理能在较短时间内再次将基础巩固一遍,还能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将基础再度夯实。

  有一个简单的整理概念的方法就是关注课本上的黑体字。将教材中的黑体字先按照教材编排顺序进行抄写,做到无缺、无误。接下来认真理解每个概念的内涵,辨析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最后做到能够将有关概念进行分类、总结。除此之外,还要做到能够区分相似、易混知识点间的差异。

  二、模块分类、构建体系

  一轮复习中大多数学校采取的复习方式是按照课本顺序将知识重新梳理一遍。二轮复习不同于一轮复习,二轮复习更多的是将重心放在知识的内在联系上,构建起知识的框架。即二轮复习更侧重于模块化的复习。

  方法建议:通过概念梳理,考生们已经掌握了教材中的各个“点”(知识点),接下来就可以将这些分散的“点”连成“线”(知识线索)以及进一步形成“网”(知识网络),提升对知识的综合归纳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以重点、热点知识为中心有意识地建立大小不一的专题,构建知识网。如:必修二中以中心法则DNA(基因)—RNA—蛋白质(性状) 为主线,可以构建的网络有基因与DNA染色体的关系、DNA的结构与复制、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减数分裂与遗传定律、遗传与变异、进化等知识,再广一点还能涉及必修一中化合物部分的核酸、蛋白质的内容。

  三、注重实验、探究的练习

  以实验探究能力考查为核心,综合考查学生理解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分析问题能力,是今后考试的一个方向。综合型实验题将成为考卷中的常见题型。但是对于实验探究题的解答是考生最怕、最头疼的。面对实验探究题,考生往往不是无从下手,就是答非所问。所以在二轮复习中,建议同学们要加大此类题型的练习力度。

  方法建议:突出对实验能力的考查,是高考生物试题的一大特点。复习时可对应考纲中17个实验的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及相关的操作技能逐一复习,重点掌握。

  对于教材中的经典实验如酶的发现、生长素的发现系列实验等,要对其材料选取、条件控制、对照设置、结果分析等方面作深入剖析。

  同时对教材实验进行适当拓展与延伸,与生活中的实际经验相结合,如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的应用;测定细胞液的浓度;判断细胞的生活情况;防腐杀菌,高浓度的溶液能使细菌等微生物因失水而死亡,从而有效地防止食品腐烂变质等等。另外还可以与近几年的诺贝尔奖或者社会热点相结合,如二型糖尿病等等。

  多留心身边事,将生物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在平时即锻炼个人的知识迁移、推理能力。

  四、养成良好做题习惯

  经过一轮复习的沉淀,考生应该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做题量。但是很明显,不同的考生的题目积累量情况差异较大,其中很多是由于没有良好的做题习惯,造成题目练习杂乱无章,不成体系。

  所以养成一个良好的做题习惯非常重要。同学们都知道养成良好做题习惯的重要性,但是不知道从何下手,下面就为同学们详细说明:

  方法建议:三色笔做题法。准备三支不同颜色的笔,蓝、黑、红。在作业时,以蓝笔审题、黑笔做题、红笔改错。然后将所做的试卷分类整理收集起来,在复习后期,可以以错题作为再次复习回顾的重点。

七、政治

  1、复习框架

  我们二轮复习的回归课本,首先说说复习框架。

  举例子来说,比如《生活与哲学》,我们想想,“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是哪个单元?属于什么主义?探索真理的历程是唯物论?认识论?还是辩证法?“意识的作用”有哪些?想不出来的话,就说明框架混乱了。

  需要注意的是这本书有几个单元,标题分别是什么,每个单元有几课,每一章节顶部有一个蓝色的框题,还有蓝色字体的标题,分几层,都是什么。我们可以找一张大纸,把刚才说的这些框架写出来,一本书一张纸。每天整理出来一些,把结构弄清,这很重要。

  写好以后,怎么用它来复习呢?

  比如看到 “意识的作用”这一框,下面分为几个大点?每一点具体分为几个小点?我们看着自己的那张大纸,去仔细回想。实在想不起来的时候,就去课本上找出来,及时补漏洞。

  如果做题的时候看到一个知识点,也要去想一想,这个知识点在我那张大纸上的什么位置?这样,慢慢地培养起自己建立框架意识的习惯,每天记住一两个大框架,不出两个月,我们就可以建立起一个非常完整的知识框架体系了。

  2、建立联系

  首先,我们要把课本知识拆分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种,稍微有一些语文功底的学生应该能从课本字面意思看出来,不过这个也需要平时的积累。

  然后我们要去总结。比如说,消费者能做的有哪些,企业或者经营者要做的有哪些,做法类的整理出来。然后是意义类,然后是原因类。要自己亲自去总结,才能更有印象。

  为什么要整理这个呢?假设一道题让你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回答政府该怎么去做一件事,你整理好了以后,就可以在脑子里回忆一下,整本书涉及政府该怎么做的有哪些:第1课,有对通货膨胀和汇率的控制;第2课,有稳定物价;第3课,促进消费;第4课,发展生产力和坚持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5课,有促进就业的措施;第7课,促进分配公平;第8课,有发挥财政的作用,税目和税率的制定;第9课,有市场秩序和宏观调控;第10课,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也就是说,老师给你提供的是一个复习的角度,要做到复习以后脑子里要清晰地知道每一课有什么知识,才能迅速判断这个知识和题目的设问有没有关系,才不会遗漏知识点以致失分。

八、历史

  一、全面归纳历史阶段特征,贯通基础知识

  为了贯通基础知识,学生们应全面归纳总结某一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以及下属相关知识点。

  基本维度大致包括该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动、政治制度沿革、思想文化变迁、科学技术创新、世界形势变幻以及选修相关内容等。

  二、有针对性地进行深化拓展,攻破重难点知识

  高考复习当中往往有这样的情况:很多常考知识,恰恰是同学们的不足之处,而这类知识课本也没有相关的正面的系统表述,这样的知识应该说既属于重点知识,更属于难点知识。要攻破这类重难点知识,学生们应在贯通基础知识的同时有针对性地进行深化拓展。

  三、有重点地进行限时训练,提高解题能力

  现行高考历史试题的特点是"知识抽样,能力覆盖"。只有大量知识而缺乏解题能力无法取得高考最终胜利,因此在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中要有重点地进行限时训练以提高解题能力。

  应重点训练在给定时间范围内、在较为紧张的状态下、较为快速准确地将题目答完;应重点训练正确解读、充分利用给定材料的能力;应重点训练分析能力;应重点训练概述能力;应重点训练比较能力;应重点训练评述能力;要在答题角度上下功夫;要在关键词上下功夫;要在训练过程中逐渐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答题方法。

九、地理

  为避免影响备考效率,二轮复习阶段,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二轮复习阶段,有的学生认为高考真题都做过了,只做模拟题就行了。这是一个误区。正确的做法是用历年经典高考题建模,用足够量的模拟题来巩固、提高。

  2. 二轮复习阶段,有的同学一味地去追新题、难题、怪题,结果在“新、难、怪”的路上越走越远,也越走越困惑。这也是一个偏向。近年高考的材料、图表几乎“新”的成分确实较多,但“难”、“怪”的东西并不是太多。

  因此,我们在训练时,不要一味地追求“新”, 要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在最基本的地理知识和原理上面,同时没必要在“难”、“怪”的问题上耗费太多的精力。

  3. 二轮复习阶段,有的同学沉溺于“题海”而不能自拔,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和精力。这又是一个偏向。怎么纠正呢?

  一是做题数量不必要过多(当然也不能过少),要以达到训练效果为标准,讲究适当。

  二是要定时,就是要卡时间,也就是要求自己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任务,提高做题效率。比如,一般来说,高考文综卷中,地理部分11个选择题,一般要保证在22分钟之内完成,两道综合题,保证在20分钟之内完成,一道选修题,限在5分钟内完成。

  三是要多总结,总结知识点,总结解题方法和技巧,总结错题以汲取经验教训。

  4. 二轮复习阶段,有的同学在训练中很注意总结各种答题模板,并以为记住这些模板,以后做题时套用就可以了。这也是偏向——偏向于机械地套用模板,这种做法不可取。诚然,注意总结并运用各种模板,让我们解题的时候显得颇有“路数”,这没什么不妥。但“机械地”套用模板就不对了。

  例如,当题目问及某一特定区域发展农业的区位条件时,有的考生马上简单套用自然条件中的热量、光照、水分、地形、土壤和社会经济条件中的技术、市场、交通和政策等去回答问题,却忽视了该区域的独特地理环境,结果是能得分,却不能得高分、满分。

焦点推荐

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

免费体验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