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网>郑州新东方学校>学前教育>正文

毁掉一个孩子,催他,催他,催他……

2020-06-12 10:28

来源:新东方家庭教育

作者:萨提亚育儿主创

学霸养成工具箱
家庭教育 小学辅导 家庭教育集训营限时免费
中考干货 高考干货 考研备考
雅思考试 托福考试 中小学线上免费课
今天一大早,邻居家就闹腾上了,妈妈的吼声和孩子的哭声响彻整栋楼。 

  “跟你说了多少遍,快点,快点,快点,就是不听!你再这么磨蹭今天别出门了!”

  “一个鞋子穿这么久,我看你就是故意的!”

  “吃早饭吃大半天,穿衣服恨不得穿半小时,说了快迟到了,你还给我慢吞吞的……”

随着电梯关门,母子俩的声音这才渐渐远去,这场“闹剧”终于告一段落。“被迫旁听”的我,除了感慨带娃不易之外,对“催孩子”的可怕程度也有了更深的认识。在这些密集催促的言语中,旁人尚且能感受到巨大压力,孩子又会遭受怎样的伤害?“要想毁掉一个孩子,就狠狠地催他”,这句话从来不是开玩笑。

每个慢孩子背后,都有个急家长生活中,“爱磨蹭”的孩子和“急性子”家长似乎总是同时出现。在急性子爸妈眼里,孩子的一举一动都透着“慢”,吃饭时的发呆是磨蹭,走路时突然的停顿是磨蹭,穿衣穿鞋的笨拙是磨蹭,时不时冒出的稀奇古怪的问题也是磨蹭。

其实,与其说这“一快一慢”天生不合拍,不如说,急性子爸妈们不知不觉被自己的“傲慢”蒙蔽了双眼。这种傲慢的本质,是自恋,是控制欲,也是不平等。还记得杨烁父子上《爸爸去哪儿》时,杨烁对儿子“凶神恶煞”的样子被无数网友抨击。

孩子人小腿短,在崎岖的山路上走得慢些,他就恶狠狠地说,再这么慢,马上退回到起点重新走。

被爸爸威胁之后,孩子的步伐颤颤巍巍的,速度未见提高多少,但脸上的神色却是充满惊恐和不安。另一位湖南株洲的妈妈就更“厉害”了。她为了催孩子做作业,硬生生催断了自己的肋骨。

她坦言,自己催孩子学习已经成了家常便饭,那天因为孩子只顾着玩游戏,迟迟不肯开始做作业,她如往常一样边催促边唠叨。没想到刚怒吼了一嗓子,身体一阵剧烈疼痛,急急忙忙进了医院才发现,肋骨骨折了。回到家,孩子自然是被狠狠地教育了一通。

但是,很少有人思考,强势催娃的爸妈真的得偿所愿了吗?并没有。他们不仅没能让娃顺利加快速度,还会陷入“越催越慢”的怪圈。

法国儿童精神专家克里斯丁·弗拉维尼曾对此做过研究,她发现,经常被父母催促的孩子,长大后要么成了“极度依赖型”,事事不主动,全凭家长安排,要么成了“极度反叛型”,专门和父母意见对着干。这两种类型背后,暴露出孩子同一种态度:非暴力不合作。他们并不激烈反抗,只是通过消极应对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这种“你越催我,我越不想做”的心态一旦形成了习惯,孩子将彻底丧失生活与学习的主动性。不知不觉中,爸妈的催促、怒吼和嫌弃,成了刺向孩子的尖刀。

催孩子的后果原来这么可怕……前几天,闺蜜和我抱怨儿子吃饭磨蹭,她说儿子明明以前在幼儿园吃得好好的,这段时间一直在家,一到吃饭就各种不配合,非得奶奶在屁股后面追着跑。其中一句话让我印象最深:“一顿饭我们估计要说几十次‘快点吃,饭菜要冷了’,真感觉自己生了个祖宗。”我直接问她:“你们有没有试过干脆就不催他,让他自己吃?”闺蜜迟疑了半天才回:“我们追着喂,他都吃这么慢,要是让他自己动手,速度慢不说,还得弄得到处都是,不是更麻烦了吗?”这恰恰暴露了大多数家长“催孩子”的真实心理。

有时候,孩子并不是不会做一件事,也不是不愿意独立完成,但家长们往往连机会都不给,一通“催促+责怪”的冷水当头浇下来,硬生生把他们想尝试的念头都熄灭了。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习得性无助”,说的正是这种情况。当一个人总是被否定、被认为做不好一件事,久而久之,他就会真正陷入到自我怀疑之中:“反正我做不好的,那我干脆就不做吧。”很显然,这与爸妈催促的初衷背道而驰,但孩子却会把那些催促中说的气话当了真。同时,“催孩子”还有一个隐性伤害:情绪失控。回想一下,每当催孩子快点时,爸妈们的心理状态是怎样的?一定是急躁、不耐烦的,有时甚至伴着暴怒。

在这种强烈的负面情绪影响下,父母一方面会口不择言,对孩子施加语言暴力,另一方面也会不知不觉将焦虑与不安传递给孩子,加剧他们的拖拉。美国密歇根大学的伊桑博士通过实验证实,当人遭遇语言暴力时,大脑区域同样能感受到痛觉,这种痛觉与肉体痛觉能达到几乎相同的级别。

另一项研究结果更触目惊心。那些经常被吼叫、被痛骂的孩子,大脑结构会发生不可逆的改变,这种改变会影响他们处理感觉信号,还会降低控制情绪的能力,甚至提高罹患抑郁症、焦虑症的概率。孩子在听到那些催促和痛斥时,哪怕外表若无其事,但内心早已伤痕累累。当爸妈以为自己只是习惯性地催孩子,是“为孩子好”,实际上却可能造成了无法挽回的伤害。

与其催孩子,不如这么做好孩子不是催出来的,也不是吼出来的。与其喋喋不休地催促,不如记住这四个养育原则。让孩子形成时间观念。很多时候,孩子还没来得及对时间形成概念,就已经被贴上了“拖拉”的标签,这对他们是不公平的。尤其对于低龄孩子来说,爸妈们首先要做的,是带领他们拥有时间概念,比如认识钟表,认识时间的衡量方式和单位,等等。

当他们知道,长长的分针走一个数字是5分钟,细细的秒针走一圈是60秒,他们才能对时间逐渐建立感性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衍生出“守时”、“快与慢”的概念。这样,当爸妈与孩子沟通时,就不用急吼吼地重复“快点快点”,而是用“还有十分钟就出发”,这样的表达更精准,也更理性。

分清“假磨蹭”和“真懒惰”。孩子的天性是探索世界,很多在大人眼中平平无奇的生活琐事,在他们看来充满奇思妙想。出于好奇,他们会停下来试图搞明白,不经意就成了“磨蹭”。为人父母,我们要做的是引路人,而不是拦路虎。

如果孩子看似磨蹭,其实是在观察新事物,适应新环境,这时我们不如大方地给出更多时间,与他们一起交流,答疑解惑,给充足的时间,让他们有机会变快变熟练。

如果孩子的行为的确是惰性使然,那我们也不能包庇姑息,要严肃地给孩子立下最基本的规矩和底线,避免“一懒毁所有”。身教胜于言传。想让孩子加快速度、提高效率,最好的办法是父母以身作则。

现代都市人常常自嘲“拖延症晚期”,能晚一分钟出门、晚一天提交工作任务都绝不提前,这样的耳濡目染,很难不让孩子受到拖拉敷衍的负面影响。不如化抽象为具体,当孩子做事拖拉的时候,明确告诉他们后果,“如果不能在规定时间内穿好衣服鞋子,你就不能出门玩了”。

日常多和孩子进行时间上的约定,并严格执行。当整个家都处在有节律、有目标的生活环境之中,孩子自然也会学着专注、高效、不拖延。父母对孩子最深沉的爱,是允许孩子慢下来。养育孩子就是等待花开,而花开是需要时间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精心呵护、按时浇灌,只为有朝一日,可爱的花骨朵会绽放,然后拥有自己的精彩。

龙应台曾在《孩子,你慢慢来》一书中写道:我,坐在斜阳浅照的台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5岁的手指。孩子,慢慢来,慢慢来....她没有催促,没有暴怒,只是静静地看着,为孩子的那份专注,她给出了最大的包容和耐心。也恰恰是这份从容等候的心境,蕴藏着为人父母的大智慧。

正如美国诗人梭罗说:“如果一棵树一开始成长得比较慢,它以后必然有强大的根基。我相信人类的成长也是如此。”所以,不要催,不要吼,不要伤害,父母对孩子最深沉的爱,是允许孩子慢下来。

本文作者:居潇潇。本文首发平台:萨提亚育儿

免费预约小学学习规划
学霸养成工具箱
家庭教育 小学辅导 家庭教育集训营限时免费
中考干货 高考干货 考研备考
雅思考试 托福考试 中小学线上免费课

焦点推荐

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

免费体验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