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升学
“再不听话,就不要你了”:父母一句话,影响孩子一生
2020-04-21 10:33
来源:新东方家庭教育
作者:
前不久,微博上,有一个热搜话题——那些年父母说漏嘴的事情。
评论区大家却跑偏了话题,列举的一件件是当年,被父母“坑”的那些事。为了阻止孩子在屋里打伞,非得说“在屋里打伞长不高”;为了让孩子不玩火,编造出“玩火尿床”;让孩子吃西瓜吐西瓜籽,骗孩子“西瓜籽会在肚子里生根发芽”……
如今说起当年这些被家长吓唬的事,云淡风轻。可是,童年那种恐惧,却随影随行很多年。疫情的原因,儿子有一个月没有下楼了。今天,阳光明媚,实在是挡不住春光的美好,带他在小区里转悠了一圈。在小广场的水池边,有一个两三岁的孩子,一直拽水池边的草,然后扔进水池里,他妈妈很担心他会重心不稳,掉进水池里,说了好几遍,孩子不搭理。他妈妈拿出手机,佯装打电话:“喂,警察吗?这里有一个小男孩,不听话,你快来把他抓走吧,对,在我们小区的水池边。”小男孩当妈妈说出“警察”两个字的时候,就已经停止了手上的动作,然后,开始大哭说:“不要,我不要,不要警察抓走……”可是,他妈妈依旧在说:“已经打电话了,如果你回家,警察就不抓你。”
很心疼那个一边哭一边跟妈妈回家的小男孩。他怎么也不会想到,这是妈妈自导自演了一部恐怖事件,受害者只有他。其实,在我们身边,孩子不听话被家长吓唬,是经常发生的事。比如,我们常常听说:你再不……,就不要你了!我数数了啊,一、二……;再哭,就把你关在门外!不知道有多少孩子,曾这样被吓唬长大。而长大后的他们,又这样去吓唬自己的孩子。
家长们之所以喜欢吓唬孩子,因为他们发现,这是一种很简单,而且,可以快速让孩子“听话”的方法。吓唬孩子,很简单,却很粗暴,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被吓唬的孩子,内心安全感被破坏。当家长说出那一句“不要你了”的话时,会让孩子内心有一种抛弃感。有人将这种“吓唬式”的教育称为“爱的撤回”。心理学家威利·詹姆斯说过一句话:“在人类天性中,最深层的本性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重视。”对于孩子来说,这个“别人”就是自己的父母和家人。因为年龄的原因,孩子根本无法分辨大人说话的真实与否,从父母口中说出的“不要”,这无疑就是晴天霹雳,安全感也崩塌。
卢姆在《安全的感觉》一书中讲到:“安全感是个人健康发展的自然基础,没有安全感,你必会有意无意的神经紧张,而你正在进行的行为会受到‘劫持’,缺乏安全感,人和谐成长就没有能量,由于陷入了无休止的紧张,由于你得保持进攻或防卫姿态,你渐渐已将精力耗光。”一个内心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是没有幸福感的。被吓唬的孩子,内心会有一个伤口,可能需要很长时间,孩子才能自愈。被吓唬的孩子,会变得怯懦胆小。无知无畏。孩子本不知道什么是怕,是成年人一次又一次,用“吓唬”让孩子懂得怕。我一个亲戚家的孩子很胆小,都5岁了,白天一个人不敢去卫生间,不管去哪,有关着的门,他也会害怕。后来,我才发现,原来她孩子胆小,罪魁祸首是她。只要儿子不听话,她会吓唬孩子说:“你到处乱跑,等会有大魔鬼把你抓走。”她还很引以为豪,说自己这招特别管用。可是,却不知道,她的吓唬,已经毁了她的孩子。
世界在孩子的眼里是陌生的,他们对世界是充满好奇的,而带领他们去认识和探索世界的,正是自己的父母。可是,一旦这个领路人,以各种恐吓的语言去吓唬他们,好奇心没有了,随之而来的是担心,他们认为这个世界很可怕,认为处处是危险,从而变得胆小。吓唬,如同一把锋利的匕首,隔断了孩子和父母之间那根信任的弦。毕淑敏说过:“心理上学上有‘重要他人’的概念,即在个体社会化以及心理人格形成的过程中具有重要影响的具体人物,数据表明排在第一位的仍然是父母。”父母是孩子最爱的人,也是孩子最信任的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懂得越来越多,一旦有一天,孩子发现父母用“恶意的谎言”来欺骗自己,这对于孩子来说,无疑是一种沉重的打击。小时候,有一次家里来了一个伯伯,他是爸爸的朋友,笑眯眯地,我很喜欢他。那天,我和弟弟因看电视发生了冲突,妈妈呵斥我,让我顺着弟弟,我不同意。她就说:“不听话,就让这个伯伯把你带走,我们不要你了。”那个伯伯,也附和着说:“对,你不听话,就跟我走。”当时我特别害怕,忍着眼泪,跑到房间里躲了起来。后来,那个伯伯又来过我家几次,我一看见他,就像是老鼠见了猫,而且,他买的水果和零食,我从来不吃。好像吃了,就得跟他回家似的。后来长大了,发现妈妈是吓唬我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不相信妈妈,因为觉得她会骗我。父母本是孩子最亲近的人,却因吓唬孩子,成了孩子“最不相信”的那个人。
我们爱孩子,想把世界上最好的东西都给孩子,竭尽一切去保护孩子,免于他们受苦受难。可是,却糊涂到,亲手制造“恐怖事件”去吓唬孩子。除了吓唬这个方式,父母可以怎么样去教育孩子呢?好好和孩子说话。很多的时候,孩子不听话,因为父母没有和他们好好说话。当孩子犯了错,就事论事,采取正面的方法去教育和引导孩子,不批评不指责,才能让孩子意识到错误,并发自内心地愿意改正错误,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吓唬孩子。
心理学家简·尼尔森说:“教育孩子,要和善和坚定并行。‘和善’是对孩子的一种尊重,‘坚定’则在于尊重我们自己,尊重情形的需要。”温柔地告诉孩子,你这样做,让我爸爸妈妈很担心。再坚定地说,这样的事情,我不希望下次再发生。尊重和理解孩子。有时,孩子的不听话,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犯错,可能只是没有按照父母的意愿去做事。孩子在外面玩,没有尽兴,不想回家,这不是什么错事。孩子磨磨蹭蹭,这符合他们的年龄特征,也并非是错事。尊重孩子的想法,理解他们当下的感受,按照孩子的成长节奏,不控制。制定规则。如果孩子总是出现,“说一套,做一套”,说话不算话,出尔反尔。父母们可以采取制定规则的方式,有一个奖惩制度。在综艺节目《不可思议的妈妈》中,到了吃饭时间,小鱼儿却无心吃饭,想要玩自己的新玩具,而且,要求妈妈立马拿来新玩具,被拒绝后,还很生气。可是,胡可却没有发脾气,而是,告诉小鱼儿:“必须先完饭,再玩玩具。我知道你很想要这个玩具,也许你有点难过,但这是规则”。
制定规则,表明态度,让孩子明白父母的底线。约束孩子不讲道理。成就一个孩子很难,可是,摧毁一个孩子很容易,吓唬,就是一个极其简单的方式。武志红老师在《为何家会伤人》一书中说:“父母的职责是用爱给孩子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但至于如何探索世界,那是孩子的自由。”希望我们的孩子,不再被吓唬,战战兢兢地长大。
作者简介:多多黛,80后女子。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